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星韵地理网 首页 资源推荐 课程资源 查看内容

澄江化石地:生命大爆发的见证

2020-8-10 23:34| 发布者: 天空之城| 查看: 1037| 评论: 0|原作者: 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文 通讯员 张弘/图|来自: 玉溪日报

摘要: 2012年夏天,圣彼得堡时间7月1日下午6点22分,在斯莫尔尼宫,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夏天,圣彼得堡时间7月1日下午6点22分,在斯莫尔尼宫,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2004年启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以来,经过8年长跑,在滇中玉溪的土地上,澄江化石地终于有了一张响亮名片——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不少古生物学家心中,澄江化石地本身的光环要远超世界遗产地,它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它诠释了生命的起源过程,它补充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代表了世界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它是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的科考圣地……

  一个惊人的发现

  金秋十月,位于抚仙湖畔的澄江帽天山没有秋意,四周的山仍保持着夏天浓密的绿。远远看去,帽天山像一顶草帽镶嵌在群山之间。走在通往化石博物馆的山道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吴怀智老师边走边介绍,这座山上随便拿起一块石头,都有5.3亿年的历史,其中可能就有还没有被命名的化石。“看那边,那就是当年侯先光发现化石的地方!”

  时间的指针拨向1984年夏天。那年6月,35岁的侯先光刚刚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毕业,他查阅资料后来到澄江县帽天山,想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

  为什么选择澄江?因为史料记载,澄江有化石。早在1909年和1910年,法国学者J·Deprat和H·Mansuy就在澄江一带进行过地质古生物调查,其留下的《滇东地质状况备忘录》记录了他们发现化石的过程。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分部迁至澄江办学后,该校教授也在抚仙湖周边东面、北面的山区发现有化石。

  1940年,中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何春荪来到澄江东山调查磷矿资源,并发表了《云南澄江东山磷矿地质》一文,其中曾提到帽天山“页岩内有一种低等生物化石”、“德国米士教授获有三叶虫化石”。老一辈地质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澄江地区地质研究的基础。

  循着前人的足迹,侯先光来到澄江,每天早出晚归,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在野外寻找化石,每天,他劈下的石头常常有两三吨重。然而,工作了一个多星期他依然两手空空。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7月1日下午3点多,正发掘石头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刮落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从没有见过的半长椭圆形化石露了出来,他继续劈开石头,突然,一个长4至5厘米的化石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一个背甲下面,有两只摆动的腿!侯先光又惊又喜,凭着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判定这是一种被外国人命名的叫纳罗虫的化石!在接下来的几天,侯先光陆续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几种化石。

  当时,外国的科学家早已断言,亚洲大陆没有纳罗虫化石。但侯先光的发现,反驳了这种断言。他在写信给所在单位报告自己的重大发现的同时,带着发现的化石返回南京写发掘调查。尽管如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当时并没有立即公布这一结果,而是经过近3年的深入研究后,才向世界发布这一消息。

  无与伦比的化石宝库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1984年7月1日,在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侯先光与他的导师张文堂教授还发表了科学论文《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师生两人在文章中把在澄江发现的古生物正式命名为“澄江动物群”。

  侯先光的发现,打开了蕴藏着千古之谜的大门。从1984年到1990年6年间,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等地埋头工作了400多天,还到武定、晋宁大约1万平方公里的寒武纪地层,采集了上万块动物化石。他的研究也随着这些千古难寻的化石标本推向深入,据统计,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论文60多篇,出版3部英文专著和一部中文专著。与此同时,一批学者也纷纷探访帽天山,在化石宝库里流连忘返。

  2004年2月20日,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共同完成的“澄江化石群和寒武纪大爆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位获奖者因贡献杰出并列第一分享这一荣誉,这在我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评奖史上尚属首次。

  “澄江动物群”这一重大发现,立刻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强震,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向全世界描述了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体爆发的壮观场景。

  “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表明地球生命在“渐变”过程中也有“突变”,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重要的补充,为寒武纪大爆发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实物证据;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早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中80%以上是新属新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和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是我国首批十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2012年夏天,在圣彼得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帽天山动物群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评审认为:澄江化石地的岩石和化石展示了杰出的、保存非凡的记录,是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快速多样化的见证。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时段中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澄江化石地多样化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传承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它是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最早的记录之一,也是一个进一步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结构的独特窗口。

  探索生命奥秘的圣地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后,不少游客冲着“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金字招牌慕名前来参观,但到发掘现场和化石博物馆参观后,不少游客反映“看不懂”,让普通游客迷惑的是:这些小小的化石价值到底在哪?

  自2009年以来,市政府副市长杨洋一直参与澄江化石地的申遗和保护工作,她对化石的研究和保护情有独钟。她说,对很多普通游客而言,澄江化石地很难一瞥惊人,它不会像被评为自然遗产地的名川大山一样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不会像文物古迹那样精美绝伦,但它可以追溯生命的源头,为探索地球早期生命提供独一无二的视角。

  “如果地球上的生命是一棵繁茂的大树,那么,澄江化石地就是它的根,所有现存的生命都能在这儿找到它的远祖。”杨洋说,澄江化石地还具有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科考价值,它可以解答地球早期生命的奥秘,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杨洋介绍,在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遗产地之前,已经有加大那布尔吉斯动物群和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化石。按照世界遗产地的评选标准,同类的化石不能重复申报,但澄江动物群却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就是因为它是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种类最丰富的化石,澄江化石地发现的40多个门类200多个属种的化石,绝大部分都是新发现的。它不仅保存了动物的硬体部分,最珍贵的是它完整而精美地保存了动物的软体部分,世界上任何化石的发现都无法与其相媲美。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康介绍,19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科学研究,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提出生物进化是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的“渐变”演化过程。而有学者推测,在更早的时间,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历程中,在距今5.4亿年至5.3亿年之间发生过的寒武纪大爆发,地球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了大量生物,这就是最早的“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寒武纪大爆发”的推测准确吗?“寒武纪大爆发又是怎样的场景?澄江动物化石群作了最精准的回答。李康介绍,澄江动物化石群的时间正好处在寒武纪大爆发的时间段,它最接近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的进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更令人惊喜的是,澄江动物群的化石几乎囊括了现今35个动物门类的祖先,还包括已灭绝动物的祖先,这为人类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行星。人类的历史不过几百万年,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则有46亿年的漫长历史。在地球“诞生”最初的10多亿年里,世界没有生命,一片荒漠,直到距今35亿年,才在海洋中出现最低等的单细胞植物。孕育人类的早期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的祖先又是怎样演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犹如一部天书,把无数的精灵化石呈现在你面前,等着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来此探秘。

  (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文 通讯员 张弘/图)

【玉溪日报】澄江化石地:生命大爆发的见证

W020151015583926965796.jpg
抚仙湖虫
W020151015583922468165.jpg
帽天山虫



最新评论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04:05 , Processed in 0.0697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