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amoryin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02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一张图引起的多学科融通思考

热度 3已有 841 次阅读2015-4-15 16:52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融通, 多学科, 海底地形

       今天去听了一节课:《海底探索》,里面有诸多地理元素:纬度、海底地形、海洋资源。在看到下面那张图后,思绪开始游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信所有地理教师都会有这反应:海沟的位置咋跑到海岭旁边了?这是一节科学课,我问旁边的科学老师:对于海底地形的成因你们课程有解释吗?有没有提到板块构造学说?答案都是否定的。最有趣的是,上课教师的ppt上竟然出现这么句话:海沟位于大陆坡、大洋盆地的交汇处,这下彻底凌乱。原来并不是科学课上有其他学派的说法,对于海底的认识应该和地理课程保持一致。不过,这图咋让人解释呢?同样咨询后的回答有:那次考试考到这张图,我也在纳闷这答案来着。好吧,看来这图肯定存在着问题,而且也有人注意到。这图是否正确没找到权威解释进行确定,但从地理教师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学习中可以确定:海沟出现在大陆架、大洋盆地交汇处,是因为两大板块相碰撞造成,世界主要海沟的分布也能证明这些。而海沟出现在大洋中脊的原因我是提供不了。那么,假设这图是错误的,为什么会直白地呈现在教材上没人提出呢?

       科学老师在上海很多是由生命科学教师兼着,对于海底探秘这一块内容,往往是照课本完成授课。至于海底地形为什么是这样,相信八九成教师都不清楚。如果多个学科能够对自己课程体系梳理后进行比对,将发现有众多知识是相互重叠或相互补充的,教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哪些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可以淡化,哪些内容才是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只有横向了解多个学科后才有更多的体会,更能增强自己设计教学,技巧引导,拓展课堂的能力。一门学科的教师,不能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可能知识多重复后能带来良好的成绩,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成长会不会埋下多个缺陷?不同学科竟然对同一知识的解释不一致,对学科的科学、严谨会有何种理解呢?

      这图拿出来大家议议,希望能得到更好的解释,或者相应错误的更改。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李兴科 2015-4-15 22:32
现在的中学教学这个问题已经有点严重了,如历史的学科体系不强,地理学科体系在减弱,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每一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是不一样的,如七个大洲我们要求了解一个大洲,那么不同大洲的特点,学生能不以了解哟。学科知识的差异性还有一些来源于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狭窄性,特别是在一些横跨学科,对老师要求是特别高的,而领导认为是谁也可以上的,往往造成学生认识误区,最终留下终生对这个知识的错误理解。
回复 长江口口 2015-4-16 14:46
可能从两个角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看问题的尺度。整个这张图反映的都是,海洋的边缘,即海沟附近,比如把图中的海底山脉看日本琉球群岛一带,海沟是日本海沟;2、海底山脉有两种,一种是大陆边沿的岛弧延伸出的山脉,一种是大洋中间的张裂(大洋中脊)。可以区别下海岭(海底山脉,正地形)和大洋中脊,是一般和特殊的两个概念。参考http://dwz.cn/GX8QW
回复 函谷紫云 2015-4-16 15:09
我估计是这样的:不太熟悉地理的人在编辑海底地形示意图的时候,考虑的是把所有地形放到同一张图之内,而根本不了解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换言之,这张图是一个集合,而非空间关系。
回复 amoryin 2015-4-17 14:30
恩,这张图仅仅是海底地形的局部,其中的山脉确实是如口口老师说话的近海山脉。不过曾经有试题中使用了这张图,考海沟的位置,答案是海沟在大陆架和大洋盆地交汇处,这点是不得不改正的。《科学》课上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也照样直接拿课本教材中的文字来解释,但,对图却毫无办法,直接略过了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05:39 , Processed in 0.0748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