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许多学生却对此公式应用的灵活性掌握不好,导致错误较多,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清其中的奥妙。以下步骤可以引导大家分三种情况进行简单的推理。
(1)设P点是北纬φ度纬线上的一点,(1)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纬δ度(0<δ≤23.5°)纬线上时(如图1)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δ|。
(2)当太阳直射点在南纬δ度(0<δ≤23.5°)纬线上时(如图2)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δ|。
(3)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如图3)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纬差|
① 已知点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时(即该点夏半年),纬差为已知点与直射点之差的绝对值:H=90°-|φ-δ|
②已知点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时(即该点冬半年),纬差为已知点与直射点之和的绝对值:H=90°-|φ+δ|
③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即春秋分日时),纬差为已知点的纬度:H=90°-φ
如果将正午太阳高度看成是一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那么当一个地点在出现极昼的时间内,就应存在该地地方时为0(或24)时的太阳高度(如图4)。
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设北半球一点P在北纬φ度(66.5°≤φ≤90°),太阳直射点在北纬δ度(0°≤δ≤23.5°),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如图5)。 在上图中太阳光线是平行照射地球的,MR为P点的地平圈,PK为P点所在纬线的延长线,MO为赤道的延长线,N、S为两极点;H--0为P点0(或24)时太阳高度角,即∠LPR。 在上图中由于太阳光线平行,PK与赤道面平行,所以∠LPK=δ,∠RPK=∠RMO,又因为在RT△OPM中∠RMO=90°-φ,所以,H0=∠LPR=δ-(90°-φ),即H0=δ+φ-90°。 该公式用地理术语来表达为: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为该点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和与90度的差。 验证: ①当H0=0°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δ+φ=90° 即极昼地区最低纬线圈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互余。 ②当φ=90°时,H0=δ即在极点上看,太阳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圈总是平行的,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总是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只是随时间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 推论: 对于出现极昼的地点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直接可以写成H=90°-φ+δ,那么与0(24)时太阳高度公式H0=δ+φ-90°联系,即可得出以下推论。 ①H+H0=2δ即极昼地区某地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与0(24)时太阳高度之和总是等于当日直射点纬度的2倍,还等于极点上太阳高度的2倍。假如H0=0°时,则有H=2δ,即极昼地区最低的纬线圈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②H–H0=180°-2φ即太阳视运动周日圈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别,或者说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主要与纬度、日期有关。就地区而言,总的规律是由极昼地区最低的纬度向极点方向递减。 (特别鸣谢: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 全跃标)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6:39 , Processed in 0.0657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