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假期忙于其他事情,对专业领域关注甚少。开学在即,不得不停下来,听听,看看,学习学习,翻看完星韵年会的相关日志,看到各位同仁描述各位大咖在年会上的精彩发言,我的小心脏不小心又不安节奏的蹦跶了两下,我心虚,紧张,我知道我再不学习我将很难望其项背。
从星韵博客的记录上看,最让我痴迷的是重庆陈道华老师的《恋上雪山》,将兴趣爱好融入专业,同时里边蕴含那种对男人极限挑战,对生活哲理的透彻领域,无不让我感觉这就是一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生命成长的场所。简单的理解,让学生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回到看山还是山,看山还是水。对于这样的课堂,我只能不懈追求,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不敢不膜拜。
还记得大学老师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下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思想”,可以交流分享是成长不可少的环节。即将开学,也忙于备课,由于是第一次上高二,面对很多课题有些茫然。区域地理给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运用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区域地理本身定位是一门学问,也就是where,区域这部分知识从表面上看,有点纯文科的味道,因为有些东西不得不背,但往深了讲,就算背也得有诀窍有规律的背,还记得大学课堂上,我们一起探讨定位非洲的经纬度位置时,首先是几条经线:20°W,0°,20°E,40°E;然后纬线:0°,南北回归线,为什么是这几条经纬线,我们都做细致交流,同时还交代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以及非洲本身轮廓跨度的特点,南北纬都没超过40°(为讲解气候做铺垫)。回忆这些观点的碰撞,在回首这一年的实际教学,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学生,虽然最终成绩没有差到哪里去,但觉得上过的这些课堂并不是追求的课堂,甚至在上学期快期末考试时,我陷入了太关注学生成绩的漩涡,有些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教学的目的却是完全为了考试分数,于是疯狂练题,难题一大堆,偶尔还占用化学物理课,同个备课组的老师交流也特少,生怕某某班级又比某某班级考得好。鼠目寸光,视野局限,几乎疯掉,这十二个字概括出我上学期的状态。
“所谓大学者,非所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所谓好课堂,应该有什么之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