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与潮汐
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涨潮落被称为潮汐——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叫“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叫“汐”。那么,海水为什么会有涨潮和落潮呢?潮汐的形成跟引力有关。实际上,地球表面的海水是被三只无形的大手争夺着,那就是地球、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其中地球对海水的引力最大,它使得海水永远依附在地球的表面。太阳虽然比月亮大,距离地球比月亮要远许多,因此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要比太阳大。
二、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诗词中的“冷月”,“月色寒”的描述,是因为月球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明显地反射了亮度,反射的热量却极少,所以是冷光。三、超级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一个人对家乡的思念,使得他感觉家乡的月亮比较圆,比较亮,但这是人们心理原因,而不是月亮本身的变化结果。但有一种情况,月亮看起来会分外的大,这就是所谓的“超级月亮”的出现。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在2011年3月19日,月球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将仅有35万多公里,看起来会异常巨大。有网友把2011年3月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等灾难和“超级月亮”扯到了一起,天文学家则称超级月亮影响日本地震海啸之说等猜测毫无科学依据。
所谓超级月亮,在天文学研究中并没有这个词语,这是由西方占星师首先提出来的。通俗地说是指月球距离地球较近距离的状态,一般仅仅指出现在近地点时刻的月亮。“超级月亮”的出现是由月亮运行的轨道决定的。和很多天体的运行轨道一样,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相对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月球在绕地公转时,与地球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的。
四、月相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月亮的圆缺变化是我们最常发现的,而且变化很有规律,这就是月相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这写的是傍晚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的情景。但天空中“日月同辉”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实,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会同时在天上出现,不同的是,从农历初一到十五,它们是在清晨同时出现,而从农历十五到下个月初一,它们是在傍晚同时出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提到月落的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黄昏后月亮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诗词中提到的残月是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太阴历月尾的娥眉月,以别于月初的“新月”,是太阴历月尾的标志。这时,月球位于太阳以西不远,其圆面只有很小部份是亮的。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残月如钩,便是对残月形态最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月食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方岳《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就是发生了月食现象。发生月食的时候,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2011年12月10日月全食震撼登场。这是继2001年1月10日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当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从地球上望月,月亮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好似一个“红月亮”。
六、探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古人满怀豪情逸兴,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想把明月摘揽在手。“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古老的神话故事,这个神话故事也证明了中华儿女对月球的探索已远远不止几十年。如今,这样的梦想已经逐步正在实现,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在2013年嫦娥二号首次飞越小行星,深空探测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自古到今,当人们仰望月亮,都有无限憧憬,我国的探月计划使得我国探月历史上结束了空白的一页,给我国探月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5:57 , Processed in 0.0743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