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2017年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解读为:1、重点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三的学生,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对各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答题模型。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地图是灵魂,所以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尤显重要,应贯穿整节课。本人所授课班级为实验班,学生素质较好,所以对于基础性知识和试题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讲,教师着重对易混点、难点进行剖析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理解区分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区域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结合典型高考题,规范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答题模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有用性;同时利用各种规范答题模型,增强学生高考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完成导学练的课前预习单和课中探究展示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播放《夜空中最亮的星》版《地域分异规律》的歌曲和视频 |
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
环节一 知考纲 • 明考向 |
展示并解读考纲考情: 1.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考情: (1)高考指数:★★★★★ 2013I卷6;2013II卷8;2014II卷8-9;2016I卷10-11 (2)命题特点: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以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雪线、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及坡向的判断。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多为4分。 |
通过了解高考考纲考情,明确本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本专题重点的感知把握。 |
环节二 理联系 • 建体系
|
1. 课前预习:构建知识结构图 2.课堂展示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3.展示跨专题知识结构图 |
1.课前安排构建知识结构图一来节约课堂时间,二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整体感知本专题; 2.通过优秀作业展示起示范带动作用 |
环节三 备核心 • 清主干
|
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查学生默写核心主干知识: 1.自然带的形成(用结构图表示) 2.画出“北半球气候模式图” 3.画出“北半球自然带模式图” 4.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分布地区) 5.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分布地区) 6.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分布地区) |
1.落实课前预习 2.抽查每组地理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上台默写,一来便于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二来可以为这些学生创造表达机会 |
环节四 品高考 • 探根源
|
n
真题探究,学生抢答分析 1.(2013·全国Ⅰ卷)第6题 2.(2014·大纲卷)第4题 3.
(2015·江苏地理)第7题 4.(2013·江苏地理)第5题 5.(2016•江苏卷)第17题 6.(2016•江苏卷)第18题 7.(2013·上海地理)第52-54题
n
后投影个别同学综合题答题卡,让其他学生点评 |
1.选取典型的高考真题,再次强化高考考查重点; 2.让学生分析,便于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或解题误区,可有针对性地点拨; 3. 以抢答形式进行,可在交流中让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 4.通过点评纠错,提升能力,完善答题模版 |
环节五 汇技巧 • 促提升
|
总结: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
结合习题归纳方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
环节六 作业延伸 |
1.
完成导学练的课后拓展训练单 2.
二轮资料对应练习 |
巩固提高,知识能力转化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本人着“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观理念,精心设置了“知考纲、明考向--理联系、建体系--备核心、清主干--品高考、探根源--汇技巧、促提升”五个教学环节。回顾整堂课,教学内容适量,教学活动紧扣高考目标进行、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教学节奏合理,教学流程顺畅,有效地调动起学生,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为紧抓学科主干知识,构建核心知识体系,基本做到了学生会的不讲、与考试内容无关的不讲,突出了学科核心主干知识;二为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了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需要完善之处有:本堂课的展示是以小组为载体进行开展的,其中“品高考、探根源”这一环节是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但最后却演变为个人抢答了,展示的同学表述的是个人观点而非小组观点,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完善,一是引导学生平时要加强交流探讨,二是在课堂上预留时间给学生讨论已达成共识。另外,口头禅较多,需注意。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8:14 , Processed in 0.0777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