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果试后没有将试卷做一个准确的分析,就谈不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课堂教学仍会漫无目的,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会石沉大海。为此,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次试卷简要分析,以利于下阶段的学科教学。
一、试卷的立意
本次考试采取“3+3”的模式,并非“3+文综合”,史地政三科各一张卷。双基测试,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为此,试卷的难度系数要求是全市0.65。应该说领导对于试卷的定位是比较简单的。当然,这里不排除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差异,参差不齐再所难免,完不成任务也是情理之中。市教研员给我的要求是尽量覆盖必修课程三本教材的知识,每个单元都要有所呈现,必修三可以穿插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点带面。
二、试卷的结构
双基考试前些年的选择题是44道小题,每题一分,去年开始调整为30道小题,每题1.5分,综合题两道,选修三道题,考生自选一道题(10分)。从试卷结构来看,题量减小,考生的时间应该较以往充分了一些。但对于命题来说,难度加大,因为要在30几道题中覆盖高中必修三本教材的知识点(当然,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基于课标的要求)。这就导致每道题四个选项几乎要呈现本单元内的全部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看似题量小,但是信息量和需要调动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对于那些知识掌握不灵活,能力不达标的同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从试后反映的问题看,也确有很多这样的同学。
三、试题难度系数分布
本次试题综合来看,选择题看似容易,但是不易入题。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试题单元内知识整合较大,另一方面是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手比较“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部分同学的知识掌握不灵活,学科能力还有待提升。教研院的预设难度是0.65,我们学校的难度系数是0.76,如此看来,我们学校不但完成了预设难度目标,而且还小有优势。这里我也一直在思考其中原因,假若我们本届高三备课组老师的辛勤劳动算一个原因的话,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试题命制者有我一个,有人或许会说:你莫非透题了?我:绝不。地理考完试后,8班的一名女同学见到我,开玩笑地说:老师,你太坏了。我:?同学:既然是你出题,你怎么一点也不透漏点呀,这回我可惨了。我:嘿嘿....。我认为下面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在我们学校平时的月考试题中,每次试题我自己的原创或改编试题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换句话说,学生对于我的命题思路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校的成绩比较理想。
就选择题而言,难度系数在0.5以下的,7班有3道题,8班有7道题,9班有5道题。选择题难度系数最低的是22题,7班是0.35,8班是0.21,9班是0.12。22题真的有这么难吗?其实这是命题时并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本来以为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其他大部分选择题的难度系数在0.7以上,选择题总得分率还算理想。
就综合题而言,两道综合题,均算是比较常规的,尤其是第二道大题,几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写出答案,在8日的全市高考论坛上,同学见到我说:第二题把教材背下来就可以拿到绝大部分分,但是即使如此,他的学生此题的平均分是不到10分(满分23分)。我的学生还算理想,两道题都比较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左右,如此看来,我校综合题得分率是好于选择题的,尤其是选修题,本以为本套试卷难度较大的就是选修题,可是出乎我们备课组预料的是学生答得如行云流水。除了选环境保护之外,选灾害和旅游的同学得分率均较高。
四、学生答题中暴漏出的问题
就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代表未来也会如此保持或超越下去。但是,在我看来,成绩最引起我们注意的它背后隐藏的东西,或者说成绩暴漏出学生学习的问题。考试真正的目的不是比名次,而是找出前段时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学习生活,让课上课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要把五一之前提升学科能力的黄金期抓住,把学科能力的提升落实到老师的每节课中去,否则就是流于形式,不疼不痒,更谈不上有效。
就教师而言,教学成绩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间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答疑辅导的有效性,但也不能代表未来就可以照搬照抄的教下去。我们要从中找到课堂教学中的短板和长板,短板要想办法变长,长板要继续保持。对于现阶段的高三教师而言,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透过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恰当的选取二轮复习的专题设置。就如张校长所言,有油的地方下钻,富油的地方下深钻,没有油的地方果断避开。
接下来我谈谈阅卷中发现的学生暴漏出的问题:
a.部分同学的学科能力有待提升甚至谈不上学科能力。新课改的试题立意能力立意,就地理而言就是“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四大能力。能力是生成的,不是死记硬背的,所以部分学生明显暴漏出套模式的思维定势,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b.部分同学的读图、析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如综合题的第一道大题,题干中的文字材料关于尼日利亚的结构性缺油问题,已经说的很清楚,可是有部分同学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题干给的尼日利亚区域图中有很多信息,有的同学就是“视而不见”。
c.部分同学的书写不规范。这表现在几个小方面:一是字迹勾勾抹抹,各种箭头,各种修改;二是答题思维紊乱,想一条说一条,毫无条理性;三是学科语言用的少,大白话用的多,甚至个别同学运用政治的语言作答;四是自己否定自己的答案。还是第一道大题,问尼日利亚粮食安全问题,问你是否同意尼日利亚发展水稻种植业。此题是评价类问题,赞同与否都可以,问题是你的论据要支持你的论点,结果有一名同学,先答支持种水稻,答的也是支持种水稻的论据,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在最后还加了一个括号(尼日利亚热带经济作物面积较大,可以种水稻吗?)服了,我是彻底无语了。看来他是怕阅卷老师笑他才识学浅呀!
五、下一阶段我们怎么办?
前面我们明确了本次试卷暴漏出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立即对二轮复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一刻不能等。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现在正在做以下几件事情:
1、果断筛除之前老师建议的的“答题模班、试题归类专题”的想法。这是基于本次考试部分同学的思维定势做出的决定,关于这个问题,周六邵英老师的讲座也明确强调: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试题就是要让答题模板失效,让死记硬背失灵。考试的落脚点是思维,不是知识,教的落脚点是生成,不是结论。
2、加强综合题的思维训练。正如张校长所言,老师要跳进题海,学生要跳出题海。加强思维训练不是见到题就印,见到题就练。要精选习题,我个人崇尚首选高考题,毕竟还是经得起推敲的。要坚决杜绝“教的不是练的,练的不是教的”。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这样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增强答案的生成过程,不要让学生觉得综合题的讲解就是对答案。
3、关于书写不规范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思维品质的问题、应变能力的问题等等。我们备课组决定在下一步的二轮复习中,对于典型的综合题要面批面改,指出问题,面对面的交流。
4、地理学科四大能力的问题。这是个高难度动作,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高三阶段应该是学科能力达成的阶段,要想达成这个高难度目标,首先要继续强化张校长谈到的三种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探究意识。其次要在试题答案的生成方面继续下功夫。教师要创设学生思考的机会,坚决抛弃展示教师的老套思路,不要迷恋于教师的讲,要专注于学生的讲。最后,就是不要贪多,一道题的内涵与外延是无限的,要充分利用好试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向没有思维含量的题说不,向没有生成意识的课堂说不。
2014年的双基测试结束了,成绩高低固然不能忽视,但是成绩背后隐藏的问题更不能忽视,而挖掘隐藏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才是关键所在。或许我们备课组的工作还有漏洞,还需要完善。但我相信,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辛勤努力,在不久到来的高考一定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