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hm541235152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18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教学案例:上学期上的课,寒假写的教学案例,作为新老师,总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

热度 2已有 633 次阅读2015-3-18 19:33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案例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

李红梅

一、案例背景

作为青年教师准备展示课展示课堂技能,小组进行观摩并给出指导意见,这是非常可行和必要的。

我就是一位刚工作的青年教师,为了上好展示课,我选择了《海陆的变迁》的第一课时: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作为我上课的内容,选择了七年级一班进行展示课的班级。在课前我准备是充分的,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案、学情、导学案和课件,并且在上课之前我还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对导学案和课件进行了修改,而七年级一班的孩子有朝气,纪律和小组情况都很不错,对此次展示课我是充满信心的。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踏进教师,一班的孩子们已经坐好并且做好了上课准备,听课的老师也已经进入教师在教师的后面等待了。我看着他们似乎有些紧张,我想尽量让他们放松一些,就像平时上课一样,所以我选择放缓自己语速,选择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课堂导入。

“同学们,以前老师出去旅游,在喀什那边听人说有贝壳的化石,我就怀着好奇心去找了,还真就被我找到了。”接着打开PPT给同学们展示了拍摄的贝壳化石的照片,同学们都表示出很大的兴趣,还有学生举手说她以前旅游的时候也见到过,还拿回来了一个,我当即鼓励她下节课有机会带过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看着同学们开始讨论化石贝壳了,我觉得再这么下去可能就跑偏了,所以我赶紧抛出了一个问题:贝壳只有水里才有,可是老师去的地方全是陆地为什么会有贝壳化石呢?

这个问题抛出来,果然安静了,可是同学们有点“大眼瞪小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本来的目的也是拿这个事来做导入,那我就顺势说“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后我相信大家就会知道为什么了。”板书。

之后带着学生认识了学习目标,用“沧海桑田”的故事,说明随着时间变化,海洋变成陆地或者陆地变成海洋,这就是海陆变迁(板书)。通过书上的活动,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例子都是如何变化的,是陆地变成了海洋还是海洋变成了陆地;然后让学生想想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准确的描述出海陆之间的变化,但是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表述不清楚。

最后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个: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又回到最开始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新疆是陆地却有贝壳化石呢?我提出问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感觉像是在赶着走,学生的回答就出现了前后逻辑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甚至是回答不出来问题。

最后,我选择跟同学们简单分享新疆地区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其他更多的海陆变迁的案例来结束“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学习。

【片段二】

后面学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过渡我是这么说的:海洋和陆地之间会发生转换,同样的我们世界上陆地也是在运动变化的,有这么一个有心人就发现了这个现象。PPT展示维格纳的故事,过渡到大陆漂移学说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了更加形象地给同学们讲“大陆轮廓吻合,不足以说明这两块大陆以前是一个整体”这个事实,用了一张纸来演示。将纸撕开之后在重新拼合在一起这是可以的,但是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将纸按照左右相同的形状撕掉一部分,撕开的纸的还是可以拼合在一起,但是这张纸已经缺失了一部分了。这个演示做下来,同学们都是一种很疑惑的眼神或者表情,我心里“咯噔”一下,同学们对大陆轮廓这个认识更加混乱了,这个演示是个失败的演示。

三、案例反思

这一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很多。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的组织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在实习的时候,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上课教学反而放得开一些,所以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认知就一直停留在那个阶段。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识到,要想真的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必须是很充分的,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在课堂上还要随机应变。不打没准备的仗。这次展示课,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在要充分备课的重要。

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们对我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其中三点我印象很深刻:在课堂上重复太多;选用的例子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评价机制几乎没有建立起来。对此我进行了反思。

(一)兴趣很重要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一方面能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增强地理意识。在这堂课开始,我选择了旅游中的一次发现来引入海陆变迁的学习,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样的引入肯定是学生喜欢的,是学生的乐意学的,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只有他们感兴趣了,才有学下去的欲望。

2、案例要充分应用,前后呼应。对于引入的例子,在学习之后没有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感觉刚刚开始学生有兴趣了,我的提问就瞬间打断了他们的兴趣,打断了他们想要开口,想要表达的愿望。就像后面陈燕老师评价的“这个例子特别有趣,我都特别有兴趣,结果感觉还没展开就结束了”。所以,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例子要充分的利用,让同学们讨论起来,可以改变一下教学顺序,让学生先讨论,学生展示,最后由学生得出海陆变迁的结论,可能效果会更好。

3、演示不了的不要演示,自己都演示不清楚的不要演示。我的演示原本是想激起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更好地讲解课堂内容,没想到结果是让同学们更加的疑惑和混乱了。在前面备课过程中,王老师建议去掉这个演示,但是我坚持我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很好,在展示课上把它用上了,但是效果显然没有想象的好。所以,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是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二)创造更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展示课与老师听课,加上班主任的叮嘱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较为紧张的环境和心理暗示。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要通过调节来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此外,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活动和展示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保护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在这方面我的处理是很欠缺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善。

(三)注重引导

    在这堂课中,海陆变迁和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恰当的语言和提问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准确地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能准确地说出不同海陆变迁现象对应的原因,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以上是我写的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案例和分析,其实我基本能看清问题,但是如何攻破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在这里分享的目的就在于,星韵地理的老师们和前辈们能多多提点意见。明天要准备录公开课,加油!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teensword 2015-3-19 10:17
反思质量很高。学习了。
回复 lhm541235152 2015-3-19 19:50
谢谢~
回复 lhm541235152 2015-3-19 19:51
teensword: 反思质量很高。学习了。
谢谢~
回复 spring1109 2015-3-19 21:45
片段二撕纸不太理解,魏格纳不是通过两侧陆地轮廓几乎可以吻合所以推断大陆漂移吗?演示应让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而非将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个人观点,呵呵
回复 teensword 2015-3-20 15:58
spring1109: 片段二撕纸不太理解,魏格纳不是通过两侧陆地轮廓几乎可以吻合所以推断大陆漂移吗?演示应让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而非将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个人观点,呵呵
光轮廓吻合是不够的,还得还得找到两侧对应处地层年代相同等类似证据。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4 , Processed in 0.0573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