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课堂(包括自己的课堂),老师口若悬河激情澎湃,而学生就是提不上劲来。实习老师上完课也纳闷,为什么感觉学生不愿搭理我?为什么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是呈直线下滑的趋势?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从教师层面寻找理由,我们不妨反思下这些方面:
1 提了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真问题。什么是真问题,我理解这种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基于矛盾,在学生熟悉和陌生之间的矛盾,在学生知道与半解之间的矛盾,有了矛盾就有疑惑,有了疑惑就有释疑的欲望,即产生了想要学习的动机。只要想学,一切难点都变得简单起来。真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伸性,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什么是假问题,比如“对不对”,“是不是”,“可不可以”等等止于简单选择或者不需要理性判断脱口而出的问题。由于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很快便丧失了兴趣和对课堂的关注力,显得很没有成就感。
当然,课堂不是绝对禁止“假问题”的出现,但当处在教学的初始时刻,应当尽量提高问题的质量。
2 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单一。教学材料以及课堂组织不是程序性地陈述而是有选择地重组。程序性地课堂所有的材料问题都是老师一步一步带出,所有结论能力的获得也是老师一步一步地牵引,这样的课堂一是容易陷入学生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二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是受控制的。
3 你的话是否“动听”——教学语言。
百度百科中教学语言的定义是,指教师用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符号系统。所以,教学语言,不仅仅是指说出来的话,还应包括教师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这些隐形的语言信息。
语言动听,我认为不是指教师课堂上使用大量的修辞比喻排比句,不是逻辑缜密毫无纰漏抑扬顿挫的语句,而是一种落地的语言方式。从话语上来讲,落地的语言亲切自然、真诚朴实,学生易懂,老师也不显得别扭。但新手老师为了使教学过程流畅,备课时往往选择把上课说的话全部预设好,课堂上再一字一句地背给学生听,这些话听起来很精彩,但学生却是不知所云,食不对味,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疏离感。
语言动听,从说话方式上来讲应该是给人以安全感的。有一本书叫《说来听听》,看到书名就联想到这样一种情境,老师掌心向上邀请式的提问学生——“说来听听,错了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语言给学生心理上的放松。而诸如“你来就是你”、“错的,坐下,不要说了”这些语言让学生心生戒备,有了戒备课堂就缺乏真实的声音。
语言动听,从肢体表达上来讲应该是形象贴切,自然大方的。教师是课堂上的一个聚焦点,什么时候站在哪里,怎么站,做什么样的动作,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聚焦点也跟随在移动。
语言动听,从神态上来讲应该是有力而坚定的,尤其是老师的眼神。新老师上课由于紧张不自信,眼睛不敢面对学生,不敢面对全体,眼神总是在游离飘忽。学生难以从你的眼神中得到肯定,自然也不愿理睬你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5:03 , Processed in 0.0648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