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山城悍匪某某许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26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初读《回家记》

热度 3已有 621 次阅读2018-8-23 01:27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初读《回家记》

一个人总是置身事外,也就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向里看。他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当地人,不可能从内部了解一个地方及其子民所造就的风土人情。就我从这个世界中了解到的、了解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而言,在74岁的年纪,我才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肤浅。我不想怀着这样的感受离开人世。这就是为什么我加到了家乡,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会和你们在一起。

                                     ——段义孚·重庆南开中学演讲摘录

自汤老师在长沙年会现场提到段义孚先生和他的《回家记》,未等到他发言结束,我已经把这本书的影印版下单了,以至于当天下午淘宝客服给我电话询问为何突然这么多人订购这本书,也算没有置身事外了。

然而,从加入段义孚读书会微信群至今,已然半月有余,在群里老师热火朝天的交流阅读感受的时候,自己不正是置身其外的观察者吗?虽有初读《回家记》的体验,似乎并未敏锐地观察到作者的内心感受,更无从谈起深刻的反省了。工作整十年,正好应验了汤老师那句“十年不读专业书的老师”,惭愧至极!

也来谈谈自己初读《回家记》的一点浅显感受。

1篇读后感,就从找共鸣开始吧。

一种精神——自身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反省

自身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反省,正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要精神(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有误)。作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联想段义孚记录的《回家记》,以他在重庆南开中学的演讲内容为例,从主题的确定(回家——在64年风雨之后),到演讲中开门见山的谈到彼此的共同点,再从对家乡的共同认知到鼓励年轻学子们跨出家门到大千世界去开拓眼界并为社会做贡献的希冀,最后在回答学生问题时,道出为什么回到家乡,为什么会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缘由,不正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吗?

一份惊喜——一本未被过多术语包裹的入门级学术书

正如汤老师在他的《回家记》导读文章中谈到的那样,“段义孚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读他的书没有被一整套术语包围,也没有像钱钟书一样一类章句引用之多到可以怀疑人生,瞬间把自己当成渣渣,而段义孚却让你完全有自己的思想空间,这是读学术书少有的愉快体验。”这本被段义孚本人戏称为《我去年夏天做了什么》的书籍,以一种不常见的结构和风格,将他这次深入自我和文化的旅程描述出来,将他的四篇主题演讲和停留过的四座城市的旅行经历交织在一起,将自身的体验与细致的观察、深刻的反省结合起来,用读者普遍能够体验到的经历阐释他眼中的“恋地情绪对地方的恐惧”“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视角”。用自己的人生诠释自己的理论,对于我们得其志得其人帮助很大。

一丝触动——地方,也是强烈个人身份的地方

今晚陈国祥老师在读书群里发了几则关于“地方与地方感”的观点,摘录如下:

地方——也是强烈个人身份的地方。

是个人身体所在的地方,赋予他们与其他地点不同的意义和特征。

我们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体验塑造了我们对地方和区域的看法。理解是理解地点位置、程度、特征和意义的基础。

地方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人生来具有的能力。它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是我们所有环境经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能够发展抽象的有关环境、经济和政治的论点,只能是因为我们首先在地方。

将地方感作为一种能力来反思,作为技巧来发展。

结合段义孚在书中提到的“人文地理学中研究对象”的话题,联系个人身处的地方,倒有一丝触动。段义孚在书中提到对人类社会的观察有三种分化,即渔猎采集者、游牧人和自给自足的农民;小企业主和商人;以及层级社会中的穷苦人。从历史时期在高处俯瞰对原始生命的研究,转向当代人文地理学家贴近研究对象,很自然地不断去观察、记录、反思,还会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传统,与当地人进行深度的谈话,以期获得“更多东西”。

最近电影院正在上映一部极具地方特色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描述的视角似乎挺契合这个话题。虽还未观看本片,然而朋友的这段观后感已让我深受触动。

片子把质朴的善,粗裂的惰和拙劣的骗直愣愣地摆在了观众眼前:何苦和老黄当棒棒一个月挣了1074元,老黄执意要和何苦平分收入,不会算账的他,把十块二十块一张张的分。还是老黄,跟丢了雇主,走了四五个小时,雇主隔日拿100元感谢,他硬是只多收了10块,作为他多花了时间外加淋雨的补偿。记得若干年前,朋友说那些没撒文化的山里人为什么那么真挚?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些习得城市狡猾的气息。或许就因为他们的文化少,他们把善、惰、骗那么直愣愣地摆在了你的眼前。二十年前的山城棒棒军走进了每个重庆人的心里,棒棒是这个码头城市的符号。随着城市的演进,那些为生活奔波的棒棒逐渐被其他的职业所取代,可不变的人群还在那里……同样为生活奔波的我们,能做什么?

我想:多学习,让自己的后代能接受更多的教育。不仅是让他不过这样卑微的生活,更要学会从心底尊重每个人,无论他是谁。

很庆幸在长沙听到了汤老师的激昂演讲,并加入了读书会。唯愿自己以此为契机,督促自己多阅读、多记录、多观察、多反思,为教学、为教研服务,更为家中小女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做好表率。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3 08:38
自身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反省,不就是人本的三个向度吗?只有一个向度的科学主义者顶多有敏锐的观察,有这样的出发点和见识,颇有直捣黄龙的匪风啊!
回复 geonet 2018-8-23 09:03
潇湘如是闲: 自身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反省,不就是人本的三个向度吗?只有一个向度的科学主义者顶多有敏锐的观察,有这样的出发点和见识,颇有直捣黄龙的匪风啊!
后生可畏是也。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3 09:36
细看第二遍,试图理解你这个结尾。列维·斯特劳斯对旅行者的旁观态度可以参考(《忧郁的热带·瓜纳巴拉湾》P95)旅行的维度。通常人都把旅行视为空间的转换。这种观念有欠充足。旅行不但在空间进行,同时也是时间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任何印象,只有同时与此三个坐标联系起来才显出意义。不过,空间本身既有三个坐标,所以,如果想完整描述任何旅行经验,必须要同时使用五个坐标。棒棒是山城地方感的一部分,但是较高的阶级是用文化来庇护自己的,三种人的分法段先生没有指出的是,如果你就是其中一种呢?你现在阐发的我觉得是后者。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3 09:38
geonet: 后生可畏是也。
同感同感
回复 雨丝521 2018-11-21 19:14
看后,感觉到一种力量,来自思维的力量,一种勃勃向上的力量。学习了。感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14:33 , Processed in 0.0748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