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山城悍匪某某许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26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实践 ——以“嘉陵明珠 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热度 1已有 1446 次阅读2019-7-26 15:14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实践

——以“嘉陵明珠 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摘要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特别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聚焦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应用。依托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尝试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通过记录并分析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课程,认真反思,提出应从前置性学习、师资搭配、课程容量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地理课程;研学旅行;嘉陵江小三峡

    研学旅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研学旅行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16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迅速铺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公布,地理研学旅行的导向性更加明显,地理研学旅行为锻炼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最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研学旅行不应仅仅作为一项活动加以开展,更应作为一门课程加以实施。

将地理研学旅行作为课程加以对待,有其自身发展所需的必要性:在内容上,既是现行地理课程的必备补充,又是地理课程综合实践方面(尤其是地理实践力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形式上,既吸纳传统地理课程要素(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方面),又吸纳综合实践类课程元素(主要体现在实践力评价方面)。由此观之,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既属于综合实践类课程,又属于地理类课程。因而,推动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化,不仅能满足学校开展综合实践类课程的需要,也能弥补地理实践力培育与应用的不足。本文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结合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依托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聚焦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和应用,在充分考虑学生地理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一、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

嘉陵江干流(重庆段)全长154 公里,起于合川区古楼镇川渝交界处河道,于重庆朝天门嘉陵江河口汇入长江,河道流经川东平行岭谷区,横切华蓥山南延支脉九峰山、缙云山、中梁山后,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河段。即山高崖陡、峭拔幽深、风光绮丽的沥濞、温塘、观音三峡谷,宛如长江三峡之缩影,被称为嘉陵江小三峡。

嘉陵江小三峡所在区域是我国地质构造典型区域,诸多地层标准剖面蕴藏其中,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多样。同时,在这片山水交错纵横之地,还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历史:合川钓鱼城遗址,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商业、文化艺术中心,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重镇,草街航电枢纽选址于此……总体来看,嘉陵江干流重庆段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丰富多彩、相得益彰,非常适合开展与实施地理研学旅行课程。

 1.课程目标的设计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2017版课标》特别强调关注三个方向的地理实践,即考察、调查和实验,是因为以往的地理实践在这三个方面做得不够,没有明确的落实上的要求。针对这一现实,《2017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地理野外实习》的模块,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按照《2017版课标》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嘉陵江干流重庆段实际情况,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制定嘉陵江小三峡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如下。

1)通过实地考察,记录草街航电枢纽的工程概况,说出草街航电枢纽的选址条件,分析草街航电枢纽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及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2)观察钓鱼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探讨钓鱼城遗址布局特点,分析地形特点与人类军事设施布局的关系。

3)在描述旅游资源分类和内涵的前提下,结合钓鱼城遗址,说明其价值,评价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观察澄江镇地形图、地质图,识别澄江镇滑坡体的范围,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解释澄江古镇内部空间结构现状,说明该聚落的人口结构和商业结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6)观察澄江-温塘峡谷-观音峡沿线,识别褶皱、向斜、背斜等典型地质构造;沿途认识石灰岩、砂岩等常见岩石类型。

7)观察草街-澄江段几处弯曲河道,识别河流凹凸岸地貌,描述其景观主要特点,并推断其形成过程;观察温塘峡、观音峡口,识别V型谷地貌,描述其景观主要特点,并推断其形成过程。

8)观察观音峡“六桥叠翠”,说明交通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评价其旅游开发条件。

9)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工具,获取野外地理信息,设计野外实习方案,了解野外生存常识。

2.课程内容的设计

本次活动采取情境问题+具体任务+地理主题的设计思路,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驱动“任务,逐步实现课程“主题。“地理主题分为自然地理主题、人文地理主题和复合主题。自然地理主题侧重自然地理的某个分支学科,本课程中主要包括地貌主题、地质主题;人文地理主题侧重人文地理的某个分支学科,本课程中主要包括人口和聚落主题、工程建设主题、旅游资源主题;复合主题是结合具体地理景观对人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本课程中以嘉陵江小三峡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为复合主题。确立主题后,细化为相应的具体任务,并将任务再细化为情境问题,与拟定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路线相对应,作为培育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索引。根据设计思路认真筛选重要观察地点和重要观察路段。重要观察点有:草街航电枢纽、合川钓鱼城、澄江镇、观音峡“六桥叠翠;重要观察路段为:澄江-温塘峡-观音峡沿线。

二、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

1.学情分析

本次研学旅行的学员来自重庆市几所知名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本次参与的学生,自然地理知识已修,人文地理知识正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相关学科知识储备良好,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身体素质整体良好,性格开朗活泼。总体而言,本次参与的学生学情状态良好。

 2.实施过程

本次“嘉陵明珠-合碚研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情境问题、具体任务、地理主题、课程目标等方面,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 嘉陵明珠-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内容

地点

情境问题

具体任务

地理主题

课程目标

草街航电枢纽

①你能说出草街电航电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吗?

②你知道船舶是怎么通过船闸的吗?

③你能识别草街下游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并推断其形成过程吗?

①聆听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记录草街电站概况,并分析电站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可能影响及解决措施。

②观察船舶通过船闸过程,独立绘制示意图,展示船闸的工作原理。

③观察大坝下游的弯曲河道,在地图上独立标注凹凸岸的位置,比较两岸景观的主要特点,并推断其形成过程。

复合主题

工程建设、河流地貌

①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②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合川

钓鱼城

①根据你的经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几类?

②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何以珍贵?

③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钓鱼城申报文化遗产还

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利用手机进行网络搜索,小组讨论,学习旅游资源的分类 。

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钓鱼城遗址布局特点,并分析地形特点与人类军事设施布局的关系。

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归纳钓鱼城遗址的价值。

④以小组为单位,在全面客观评价钓鱼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钓鱼城申报文化遗产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人文地理主题

旅游地理

①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内涵。

②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③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澄江

古镇

①你能否找到一处滑坡体及受滑坡影响的建筑?

②根据你的观察,推测澄江古镇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并说明理由。

③你认为纯粮食酒的酿造过程是怎样的?

④你能说出古镇的建筑结构特点吗?

 

①以小组为单位,拍照记录澄江古镇的滑坡体和抗滑工程,并探讨滑坡体的成因和抗滑工程布局的合理性。(*)

②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澄江镇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③探访澄江酒坊,根据自己的独立观察,记录纯粮食酒的酿造过程。

④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古镇的建筑结构特点,记录建筑年代,并分析老建筑损毁严重的原因。

人文地理主题

人口、聚落、工业

①说明常见自然灾害(滑坡)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②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③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观音峡六桥叠翠

①你能分清六桥叠翠的这六座桥吗?

②你能用示意图展示峡谷两岸的奇特岩石吗?

③石灰岩、砂岩如何区别?

④你是如何判断背斜、向斜构造的?

①运用地理APP工具,识别六桥叠翠中的六座桥及其连接的交通线。

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观音峡河段一公里范围内“挤着六座桥的原因。

③观察观音峡河段地貌特点,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峡谷两岸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④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石灰岩、砂岩的主要特征,并独立进行石灰岩、砂岩的标本采集。

自然地理主题

地质、地貌

①认识石灰岩、砂岩。

②识别褶皱、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

③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④绘制示意图,说明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澄江-温塘峡-观音峡沿线

①观察河流弯道处,说说河流对凹岸和凸岸地貌的塑造有何不同?

②你能说出航道分布与河流地貌的关系吗?

③请自选一处露出地表的岩层,说说你是如何判断其为向斜、背斜或褶皱的?

①观察草街-澄江-温塘峡河段河流地貌,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河流对两岸地貌塑造的差异。

②根据自己的独立观察,判断沿线航道与河流地貌的关系。

③观察临崖公路沿线的山体剖面,独立查找并识别向斜、背斜或褶皱;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地质图、地质图,识别不同尺度下的向斜、背斜、褶皱。

自然地理主题

地质、地貌

①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②识别褶皱、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

 

三、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评价

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对其评价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研学旅行的评价要遵循教育内在规律,既要注重旅行形式的趣味性、旅行过程的知识性、旅行内容的科学性,还要注重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及旅游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次研学采用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不同于甄别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就会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表现性评价则通过对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工具、探究兴趣和审美观等进行评价。多元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小组成员和带队教师。这种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的状况,学生既是研学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统一。现选取部分内容(即表1中加注“*”的部分)为例,进行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量表展示。具体来讲,以澄江古镇实践活动为例,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如表2);以观音峡地层剖面示意图绘制与分析为例,设计运用地理工具评价量表;以“钓鱼城遗址旅游开发条件为例,设计探究兴趣和审美观评价量表(如表4)。单个量表直接反映该学生在某个维度的表现水平;综合多个量表的总分,进行平均,可综合反映该学生在整体中的表现水平。

2 澄江古镇实践活动(观察、调查)评价量表

评价要点

分值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

 

 

 

材料收集的广度与深度

20

 

 

 

成因、危害分析的准确性

30

 

 

 

提出(合理化)措施的可操作性

30

 

 

 

交流内容的逻辑性

10

 

 

 

权重分值(20分)

20%

 

 

 

3 “观音峡地层剖面示意图”绘制与分析评价量表

评价要点

分值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

 

 

 

地质资料收集的广度与深度

20

 

 

 

地质构造判读的准确性

20

 

 

 

地质构造示意图绘制的准确性

30

 

 

 

构造地貌影响分析的科学性

20

 

 

 

权重分值(15分)

15%

 

 

  

4 “钓鱼城遗址旅游开发条件”评价量表

评价要点

分值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

 

 

 

图片的代表性

30

 

 

 

展示内容的逻辑性

20

 

 

 

原因分析的合理性

20

 

 

 

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

20

 

 

 

权重分值(15分)

15%

 

 

 

另外,为配合本次研学旅行课程,团队在出发前已将课程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编写成《“嘉陵明珠-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手册》(简称《手册》),《手册》分为四部分:序言、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任务。

四、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反思

1.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前置性学习的必要性

地理研学旅行能很好地将地理理论应用于真实的地理环境,研学旅行中,学生依据初步的野外观察作出假设,可以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理论归纳,在实地产生“生成问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前置性学习成为必然。也就是说,达到这种级别的野外考察必须要有室内学习,充分研究实地的第二手资料(可能来自网络、数据、地图等)才能对第一手的实地环境形成期待,带着自己的假设来到实地验证;也才能在实地发现新的地理信息,并提出生成性问题。否则研学旅行就失去了科学方法的支持,变成随便论证的缺乏科学素养的随便看了。

本次研学课程由于学生来自几所不同的中学,且研学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两天,缺乏前置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野外考察的进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这一任务就成了教师的工作。但是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对实地情况对照科学原理进行前期研究,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从这个角度,前置性学习,对学生和研学导师都非常有必要。

2.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师资搭配的专业性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围绕地理学科展开,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尤其是面对野外地理环境,对带队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次研学活动,涉及较多地质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求知欲高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限于带队教师的水平,有些问题不能及时予以回应,错失了良好的教育时机。可见,研学课程的师资配置非常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与当地大学或科研院所里的相关专家联合,借助专业社会资源,开展高中地质地貌专业化基础实习活动。

3.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活动容量的伸缩性

任何区域都有自身的区域特点,也都有开展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潜在可行性。但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必须注重所选区域与地理课程内容的相互吻合,注重所选区域与地理知识的适应、耦合,注重所选区域与地理实践的紧密融合,考虑区域尺度和区域特征的密切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同时研学旅行课程容量与研学时间安排也是影响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次周末研学课程的开展,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在近郊的嘉陵江小三峡河段,选择四个重要观察点和一条重要观察路段,且观测点间的通勤距离也较短,为研学课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条件,但由于各观测点的课程任务较多,且缺乏前置性知识铺垫,学生研学任务完成的时间比预计时间晚,造成研学的总结环节稍显仓促。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由此可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只有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得以锻炼与提升。地理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关注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对于落实地理实践力责无旁贷,是地理课程彰显其实践属性的主要担当,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容纳性强,能有效对接其他学科内容,适应其他学科的实践需求,更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担当。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9(3):102-107.

[2] 胡向东.中小学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8(12)10-18.

[3] 黄榕青.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探究[J].地理教育,2017(6)9-12.

[4] 李万龙.暑期游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14-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19-7-27 11:18
非常完整、系统的课程设计。目标是否有点多,可以再提炼、浓缩一点、上位一点?
回复 山城悍匪某某许 2019-7-27 11:54
长江口口: 非常完整、系统的课程设计。目标是否有点多,可以再提炼、浓缩一点、上位一点?
谢谢周老师的建议,我再做思考和调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03:50 , Processed in 0.0743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