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刚回到家,电话就响了,是班上刘梓榆妈妈打来的,说是孩子的自行车在学校被班上袁伟钢给弄坏了,车链子断了,车的调速器也给拧坏了,并且袁伟钢这孩子不止一次动刘梓榆的自行车,我当时听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袁伟钢这孩子又闯祸了”。平时这学生上课喜欢说话,没事喜欢揪人衣服、头发,是个长不大的淘气包,只是一出现问题他的理由总是特别多,是因为别人怎么样他才怎么样,从来没有主动承认过错误。而刘梓榆呢是一个比较文静少言的女生,一学年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听完刘梓榆妈妈的叙说,我直觉判断袁伟钢的问题要多一点,于是我告诉刘梓榆妈妈说,我给袁伟钢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
电话打给袁伟钢妈妈让她找到了袁伟钢询问事情的经过,发现事情和刘梓榆妈妈所说的出入不是太大,只不过袁伟钢一再强调的是他只是动了刘梓榆自行车的调速器既没给拧坏也没动车链子,自行车坏和他关系不大,他只是动了车而亦,动了车之后他便一走了之,事情的后续就没再管了,听了双方的陈述,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起属于事实清楚责任明了的事件,问题是袁伟钢为什么会动刘梓榆的自行车呢?
我把电话又打给了刘梓榆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完整的事情经过发现和刘梓榆没有任何关系,刘梓榆完全属于受害者。刘梓榆、袁伟钢的自行车都放在学校附近的中医院,放学后刘梓榆和林子晴去取自行车,途中碰到了袁伟钢,因前几天放学路上袁伟钢骑自行车撞林子晴,林子晴看到了袁伟钢的自行车就踢了几脚泄恨,袁伟钢的气无处可撒认为林子晴与刘梓榆关系好(用袁伟钢的话说她们是“一伙儿”的),便去动刘梓榆的自行车,对刘梓榆的自行车调速器一阵乱调,后果如何他也不知道,反正是动了之后扬长而去。刘梓榆又强调说袁伟钢在中医院经常会乱调她的自行车,刘梓榆的妈妈要求很简单:1.袁伟钢以后不能欺负她女儿;2.袁伟钢负责给刘梓榆修理自行车。
事情的经过了解清楚之后我再次把电话打给了袁伟钢的妈妈,问她孩子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如何,袁伟钢妈妈一句话让我有点儿上火了,她说孩子说了不怪她家孩子,我问她是否了解了事情经过,她说孩子说了不怪他,我当时告诉她说你再次问一下孩子事情经过之后再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之后我们再来进行沟通。
20分钟后我又打电话询问事情的经过及孩子对她的说词,这次袁伟钢的妈妈非常不情愿的说是她家孩子错了,之后她强调说是袁伟钢给她说的事情经过和刚才给我说的不一样,刚才他把责任都给推卸了,他动车是被迫的和他没关系。这次的叙述和刚才给你说的差不多,通过袁伟钢妈妈的述说,我意识到袁伟钢的妈妈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一些问题,过于偏袒孩子,遇到事情不问青红皂白只听信一面之词,这对将来的孩子成长没有益处,并且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处理,只有处理的双方都心服口服,今后才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并且不再出现报复的情形。思虑再三我让袁伟钢妈妈第二天到学校一趟,三对两面的沟通事情经过,当面沟通让孩子学会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关能学会承担责任。
第二天早读我询问林子晴事情经过和袁伟钢、刘梓榆所说的没有多少出入。我便问林子晴你这次泄愤事件有什么后果,对你有什么影响?林子晴思考半天之后告诉我,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能私下和平解决就进行协商,如果不能就找老师进行处理,针对自己踢袁伟钢自行车的事情向他道歉。袁伟钢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不能肆意骑自行车撞同学吓唬他,自己之后错在先,之后又迁怒他人,错上加错;2.自己负责给刘梓榆修理自行车。
袁伟钢的妈妈如约而来,涉事的三个孩子都分别再次述说了事情的经过,和她了解事情经过是一样的,心气平了,我说了刘梓榆妈妈的要求:1.以后不能再欺负刘梓榆,更不能报复;2.刘梓榆的自行车要负责给修理好。
和袁伟钢妈妈沟通时发现,袁伟钢因为从小就淘气,因他而起的事情较多,因为怕老师、家长收拾他,所以每次都先找理由推卸责任,而袁伟钢的妈妈也有点“护犊子”只要是孩子说责任不是他的,她便不问事情的经过认为孩子一定是对的。通过这次事件,袁伟钢妈妈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偏差,我直接和袁伟钢妈妈说,通过这件事应该让袁伟钢学会面对问题,学会承担责任,成人比成材更重要,做为男孩子担当更为重要,这件事你觉得怎么做孩子会意识自己的问题并在今后的行为中能够三思而后行。后来再和袁伟钢妈妈沟通的过程中达成了一致意见:1.袁伟钢妈妈亲自带孩子去刘梓榆家登门道歉;2.袁伟钢妈妈和孩子一起推着坏掉的自行车去修理;3.自行车修理之后袁伟钢妈妈再次和孩子一块上门还修理好的自行车。
事后再次总结这件事情时,我问当事人这件事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孩子们通过思考说:“自行车的停放应当放在校园,既有学校监控的有效监管,也不可能再发生随意动自行车的情形,自行车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也避免了矛盾的发生”。经过班会学生的讨论一条新的班规产生了:“骑自行车的同学自行车不能在校园以外的地方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