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小小宇宙~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26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区域地理教学浅见

已有 777 次阅读2015-4-1 12:17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相关图片, 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 系统论, 人人

区域地理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向为中心,引入了数量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和系统论等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自觉寻求解决方案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建立,离不开教师巧妙的点拨和适当的启发。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来说是一种挑战。

下面我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阐述一下几条教学准则的落实。

 = 1 \* GB3 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开始讲解的时候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很关键,感兴趣了学生才会深入地去思考与之有关的内容,才有可能自觉地去寻找解决方案。在讲解过程中,要善于引用那些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冲击的内容。比如触目惊心的图片,令人沉重的数字……在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中,学生的身心就会渐渐融入课堂,继而又向寻求解决方案迈进了一步。

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利用人人手中都有的《地理图册3》,观看三幅景观图,让学生观察图示现象是什么、在哪些地区比较长见、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看了荒漠化的相关图片,视觉受到直观冲击,立刻纷纷投入到讨论中来,学生的兴趣就被提升起来了。紧接着我会介绍一些荒漠化的危害,加强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例如:“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每年因荒漠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有些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

 = 2 \* GB3 知识的逻辑性,转承的流畅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首先教师的讲解要有条理,有逻辑性。讲解过程要由浅入深,顺着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一铺展开来。

学生对荒漠化的景观并不陌生,但这种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样的原理、过程,大家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将这个过程简单明了地陈述给大家,就能逐步打破学生的知识壁垒,为大家寻求问题的根源起到很大的帮助。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的景观

又例如,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点,那么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其中的自然原理又是什么?如果能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强调,一来复习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二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转承的过程中,要利用巧妙的语言,将知识点串连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而让思维马不停蹄地跟进,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完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即将过渡到讲解人为因素时,我用了下面这句话“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我们人类的活动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人类到底对大自然做了些什么。”

 = 3 \* GB3 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区域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不管什么区域活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会有影射,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更深入的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在西北,对于生活在长江中游这种气候湿润、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我们来说,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我们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此情此境中的自己将会怎么做。比如,讲到人为因素中最大比例的“过度樵采”因素时,我会这样引导大家:“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僻又落后的山村,没有天然气,没有煤气灶,没有电磁炉,你每一顿饭都是在传统的土灶上面做的,烧的是从山上砍下来的薪柴。你没有富余的钱买空调、取暖器,当地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你冬天要靠烧柴取暖,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你不会去砍伐植被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能体会到人们过度樵采的原因,也能为后面寻找荒漠的防治措施提供一些思路。

 = 4 \* GB3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在最后需要给出解决方案时,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将所学的内容条理化,反复咀嚼,然后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积累、思考能力,慢慢得出自己心中的理想答案。

通过前面的讲解,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也意识到了荒漠化的危害,知识的铺垫,情感的积累,学生们心里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治理荒漠化的头绪。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予学生相互交流或独立思考的时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并不会要求大家给出多么全面的答案,想到了什么方案都可以说,只要是方法,都值得参考。这样一说明大家的紧张程度也降低了,能更自由、更积极的去思考。学生的答案很零散,但让我很欣慰:“植树种草”、“退耕还草”、“节约用水”、“发展经济解决贫困”、 “控制人口数量” ……其实得出解决方案是一个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很多方案课本上已经给出,那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去思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面对实际生活必备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非常重要的目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6:02 , Processed in 0.0659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