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5||
在忙碌而大范围的准备了一个星期以后,总算迎来了全县的教学展评课比赛。其中过程不再赘述,只记下关键几点。
本次展评课目的:研究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展评内容: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的大规模运动》第一课时,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六所县直属高中每人推荐一名地理教师参加,11号下午三点抽签,12号上午开始上课。
我抽到的是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由于赛课地点知道,提前大概掌握了赛课范围,所以三节课外加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都有所准备。因为时间紧,范围大,所以准备自然不够充分,并且主要是自己准备,集体只在确定题目后听过我一次课,简单提了一些建议,也主要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内容。
关于此次赛课,与一等奖失之交臂,相差很小,虽有遗憾,但作为新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亦算是准备那么长时间的一个收获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关于学生活动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新教师要注意积极去参与,对于有疑问甚至无从下手探究讨论的小组以引导,帮助他们讨论起来;
2、在学生分享、展评自己的答案以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纠正,而不是教师来评价;
3、学生在分享答案的时候要面向全班同学,不要面向老师和黑板。
4、在关于课堂活动中,对于优质课而言,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洋流模式图)、用贴水循环的环节替代用粉笔画,效果更好。
5、就算是优质课,还是该讲练结合可能效果更好。
另外附上其他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
值得学习的 | 改进建议 | ||||||||||
乡土地理运用,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 | 知识的拓展延伸不够 | ||||||||||
小组讨论充分,语言清脆,普通话标准 | 讲练结合不够 | ||||||||||
思维引导较好,重视知识落实 | 区位分析处理可学生分析完后,教师总结 | ||||||||||
注重知识落实于掌握 | 教师讲解较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 | ||||||||||
教态良好,讲解清晰 | 引入比较传统,课堂气氛一般。 | ||||||||||
注重知识点落实 | 活动不够,教师讲得太多。 | ||||||||||
重难点突出,与学生交流较多 | 学生活动过于简单,可联系实际来巩固知识 | ||||||||||
语言有亲和力,学生活动丰富 | 束缚在教材上,没有跳出教材 |
关于优质课的创新的确是很考验人的,如何才可以创新课堂?如何设计有效且有趣的活动?平时都从哪些方面积累?
除了这些以外,关于课程内容与课标方面有个疑问就是:在星韵网上找资源和思路的时候,看了好几位老师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的一些记录和想法,其中还有听全国赛课特等奖老师的课后的一些感悟,他们都强调了关于“水循环的意义”,这节的重点除了说出水循环的过程,还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因此,课堂要花20分钟左右时间在水循环的意义上。但我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本组其他老师都说要重点讲水循环的过程。鉴于是在本县赛课,要考虑到评委的想法,并且作为新老师自己也的确不清楚,所以还是听取了意见。但一直很疑惑,既觉得星韵老师说得非常在理,又觉得在平时的考试中体现的重点却的确是水循环的过程,并且教材关于水循环的意义除了一个关于黄河与人类活动外,其他的阐述字数也很少,所以关于本节的重点彻底的迷惑了。请问,这节课究竟重点在哪里?对于赛课而言,我是要符合课标还是考虑本土,偏向评委的想法?对于平时的课堂而言,重点又在哪里?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9:20 , Processed in 0.0971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