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mauritius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326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浅谈地理图表教学

热度 2已有 1078 次阅读2015-1-8 14:1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

上海市地理二期课改教材在全市各所学校全面推行使用,至今已经有了15个年头。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把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次课程改革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过程和方法”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能依靠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方法。于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如何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

图形语言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人际交流三大语言工具之一,它是以图示,图形的方式传递信息。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相比,它在传递空间,环境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地理图表就成为了地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统计在高中一年级地理新教材两册教材中(不包括地图册和教学光盘),各类地理图表就达到了648幅。如果再加上地图册和教学光盘中的各类图表,以及通过不同渠道(包括网络、照片、书籍等)获得的图表,能被利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图表数量是数不胜数。笔者认为这些地理图表不仅仅是传递地理信息的载体,更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理图表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以图激趣

我认为,要引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引入”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环节,在引入时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一些或美观、或新奇、或有趣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专题15《海洋》第一部分“洋流”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在高一(6)班上课引入时,我就展示了一张“鸭子舰队”的航行线路示意图。图中的玩具鸭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再配上这群鸭子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漂流的路线和教师讲述“鸭子舰队”的奇遇,马上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故事之后紧跟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玩具鸭子能够周游世界呢?”,学生就立即对海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洋流这节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同样一节课在高一(7)班上课时,由于投影故障问题,我只是口头叙述了“鸭子舰队”的奇遇,没有能配合图片,虽然学生对故事本身产生了兴趣,但因为没有具体的图片和线路图,学生对学习“洋流”这一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较多的兴趣,因此在两个班级作业中也能体现两个班级学习效果的差异,6班在作业中的正确率明显高出7班。

二、   以图启智

在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以后,为了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长时间的维持,教师必须想办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地图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地理图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图表(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提供)。无论教师使用怎样的图表,首先教师应该对这些图表有深刻的理解,明确其所蕴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其次,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形象的、感性的 具体的图表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方法等;最后教师必须根据图表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理清层次,真正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有序的状态。

例如,在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节的教学中,这节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就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如果只是由教师讲述解释不需要10分钟就可以讲完,但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相当被动,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我首先让学生读书本中“太阳系八颗行星主要数据”表,在表格中找出“体积、质量最大和最小的行星”、“表面温度最高和表面温度最低的行星”、“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卫星数量最多最少的行星”、“平均密度最大和最小的行星”。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为什么海王星表面的温度最低?”,学生会立即想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仅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温度最高的是哪颗行星?”有的学生会不加思索就回答“水星”,也有部分学生回答“金星”,这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冲突,设置问题“为什么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的温度不是最高的,而是金星呢?”,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这里很少学生能够解释这个问题,教师接着介绍金星的大气是由浓密的二氧化碳气体组成的,这时就有许多学生能将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联系起来,并解释金星温度高是因为其大气成分决定的,并由学生归纳影响行星温度高低的因素是“距离太阳的远近”和“大气成分”。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昼夜温差最大的哪颗行星?为什么其昼夜温差最大?”,引导学生从“昼夜”联系到自转周期,从而发现自转周期对昼夜温差的影响,以及推测公转周期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在此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卫星最多最少的行星是哪颗行星?为什么?”,学生很快能想到引力大小与行星体积质量的关系,教师并补充引力大小对行星大气厚度与浓度的影响。通过读这个表格,教师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三个影响因素,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   以图授法

关注学生的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期课改要求教师要关注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教师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习得。各类地理图表是各种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如何阅读地理图表,如何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方法,是学生今后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即要对学生阅读图表进行必要的读图指导,也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放开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图表,体验阅读图表的过程,学会阅读图表的方法。

例如,在专题21《城市化》一课的教学中,在“城市化”概念的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将概念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深圳城市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观察1979~2000年深圳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并思考为什么深圳城市化从1979年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因为改革开发导致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的结论。从而概括城市化的概念。在“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书本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个数”和“185019002005年世界10大城市排序”两张图表,通过读这两张图表的阅读,学生在图表中找出相关信息分析了当今世界城市化出现的特点。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体验了如何阅读图表,如何概括归纳地理现象,如何从地理图表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过程,学会了阅读地理图表以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然而从最终的目的——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我们在注重教师的“教”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事实证明,通过图表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5-1-8 18:19
不错,勤于总结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回复 mauritius 2015-1-9 07:06
geonet: 不错,勤于总结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不断积累、沉淀
回复 qw3mine 2015-1-9 08:09
潘老弟,上海地理教材的实施早已经是高中一年级了,高中二年级那早已经是过去式了
回复 mauritius 2015-1-9 11:58
qw3mine: 潘老弟,上海地理教材的实施早已经是高中一年级了,高中二年级那早已经是过去式了
秦大哥,果然如此,我写错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9:11 , Processed in 0.0614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