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一、初识篇
2021年8月下旬,在学校的暑期备课班期间,瞿校长率先给我们介绍了“五导四动”教学模式:“五导”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5个操作步骤(流程),包括课前导学、讨论导习、讲授导法、当堂导练、探究导思;“四动”则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主动、互动、生动、心动。同时要求教研组广泛讨论操作流程和实施办法,各相关学校部门制动活动配套要求和支持,并从学校管理干部(包括教研组长)开始实践“五导四动”课堂范式的研讨课,引导老师们去常识实践,逐步掌握其精髓。
开完会,我就一直在琢磨“五导四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什么差异,又和之前接触的“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新兴课改模式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大胆的跟瞿校长提出了我的质疑和困惑。
之后,瞿校长专门约我在办公室交流了我的这些问题和困惑,从“五导四动”的来历,到学校推行这一模式的目的,再到瞿校长对“五导四动”的见解和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实施的看法。这个过程中,让我看到了瞿校长对老师们“深耕课堂-关注学情-走向高效”的殷切期盼,也激起了我探索这一模式的兴趣和动力。自上一届高三结束后,我就在思考:面对新高考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面对更好的学生生源、面对之前教学中费力上课,收效不明显的窘迫,我该如何变革课堂,走向高效。这个课堂模式刚好给我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
二、实践篇
1、首次尝试
2021年9月21日9月15日,在观摩了瞿校长、孙校长等进行的“五导四动”研讨课后,经过精心准备,我在高一8班上了一堂关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五导四动”研讨课,具体流程如图1。
图1 “五导四动” 初尝试课堂流程
瞿校长对此,提出能不能把“地球自转速度”部分的探究换一种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老师再通过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生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核心素养,构建思维更加开放的课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再次实践
针对瞿校长和教研组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次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力争给学生更好的思维引导。2021年9月17日,我在高一6班,再次进行了同一课题的“五导四动”研讨课,具体课堂流程如图2。
图2 “五导四动” 再实践课堂流程
课后,我跟教研组的老师们再次进行了讨论,他们对这次的改变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提升提出了肯定,但也指出这样操作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在教研组的研讨中,再次提出除“地球自转速度”部分的教学外,其他的重难点突破由于知识点涉及较多、逻辑联系不紧密等原因,只能采取之前的处理方式,不易形成如理科学科般严密的思维链条,最终只能靠梳理本节思维结构图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以达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
课后,我跟张宏愿老师在食堂碰到瞿校长时,提出了我们的这一困惑,瞿校长鼓励我们在今后的探索中尝试在“讨论导习”部分处理一些零散的知识,在新课的推进过程中就可以更加集中处理一两个重要知识点,以保证课堂设计和思维培养的连贯性。
三、反思篇
“五导四动”研讨课从认识到实践,这个过程中有我对课堂理解的不断深化、有对知识内在联系的不断梳理、也有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不断强化、更有对自我教学的不断反思。期间有幸得到瞿校长和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不吝赐教,让我收获很大,我将截至目前为止的探索进行以下几点总结。
1、课堂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从瞿校长的第一节“五导四动”复习课,到孙校长等各位管理层(包括各教研组长)的实践探讨,再到我自己的尝试过程,我意识到“五导四动”课堂教学模式并非一节课完成所有的环节(“五导”环节),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自然而然的推进,并不受限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一节课的课堂授课时间。其本质反而是“四动”的目标,即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互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观)、生动(以融合信息教育技术为手段的课堂方法观)、心动(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
2、精巧设计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初次尝试这个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就是需要制作导学案,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导学和课后导思中。在实际设计中我发现,文科科目的导学案设计无法如理科科目一样简单两页纸就解决一节课的内容,光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就需要占更多的篇幅,同时由于学生初中基础知识的不足,还需要补充相关知识,才能完成高一新授课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目标。
同时,导学案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通过二维码链接课外补充知识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更有层次的练习测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更有深度的问题设计,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设计制作的质量好坏,直接会决定每堂“五导四动“课的成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情、课标、重难点、练习题难度层次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对于新老师或者经验还不充足的老师而言,难度是比较大的,需要备课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导学案命制过程中承担更多的任务。
3、深耕教学才能有精彩的课堂呈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认为“五导四动”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让我们更多关注课堂、关注学情、因材施教。鉴于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我将自己完成“五导四动”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供老师们借鉴和交流,详见图3。
图3 “五导四动”课堂教学设计流程
其中关于教学思路的确定过程,需要先确定课堂重点探究的重、难点知识,再逐一设计相关的教学处理策略,最后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确定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式。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可以先遵循教材知识呈现的一般顺序,也可以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问题为导向”的知识再重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挑选部分内容先尝试)。
4、有效的课堂组织,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可以提高“五导四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个人长期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形式,采用“捆绑式”学习评价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降低学生难点问题探究的难度,达到互助共赢的效果。
5、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在近期举行的研讨课听课学习和自身实践过程中,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每个老师的课堂呈现其实就是其教学思想的体现,更是其综合素养的体现。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板书板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都各有千秋,而每一个方面的优点都值得我学习,也成为了我今后教学努力的目标。当我听到瞿校长、李校长对于教学的理解和点评时,我看到了我的浅薄和不足,当时油然而生的是对这种差距的无力感。后来我想明白了,这种差距不正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所在吗?短时间追赶虽然有困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持学习和改变就一定能缩小这种差距。
四、展望篇
实际上,在这次“五导四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纠结,也不断在思考一些问题:1)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如果不是,哪些内容又是适合的;2)如何在课堂只处理重难点知识的情况下,构建学生知识脉络,进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3)学生课前导学时间和效果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证(如高一课时普遍紧张,学生未分科情况下学业负担较重);4)这样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评价,是否就会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尽管有这些困惑的存在,我依然相信这场课堂教学变革推进的必然性:传统讲授式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生源质量提高下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深耕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本就是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愿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这场课堂教学的变革中,提炼更多的经验进行推广;愿我校莘莘学子能在这场变革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更愿团结努力的达高培文人能在这场变革中向家长、社会提供一份满意的答卷。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1 , Processed in 0.2292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