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对于第一年带文科班加理科班的我,这个学期是忙碌的一个学期,也是收获颇丰的一个学期。由于没有经验,所以很多时候我是在请教前辈还有自我摸索之中,磕磕碰碰的走过的,回顾一个学期,发现自己尝试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有可取之处,也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一些,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倒是可以梳理出很多经验与教训。
对于复习,之前一年从来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进行复习,而本学期由于课程进度快,结束新课后还剩下很充足的时间,于是我们科组讨论之后,决定进行全面复习。
复习的模式主要采用“三个一”模式,也就是“一讲,一练,一填图”,将课程的知识内容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包括“地球运动”“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大气环境”“洋流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产业活动与环境”“人地关系协调”等几个专题,整理复习提纲,上课针对性的回顾,然后针对性的挑选历年的统考题目进行汇编,边讲边练。同时为了方便学生梳理,还整理了一份相应的填图练习,主要是供上课回顾知识点所用。
当然这种模式在实际处理上有好有坏,其优点在于:1、目的性强,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结合填图与提纲梳理,能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建构。2、练习充分,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练习巩固自己的所学。3、读图能力训练充分,地理是离不开图的学科,充分的填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读图能力。
而在我的实际复习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1、上课形式单一,容易形成审美疲劳,特别是在理科班,我发现到了后期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没办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2、如果知识点讲得多,就会变成讲新课,这一个度很难把握,特别是在我5个班进度都有差别的情况下,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针对性进行摸底跟调整。3、时间协调更把握困难,不同班级学生程度,课堂氛围,纪律都不一样,文理科学生对待地理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而我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其中的区别,导致理科最后复习进度有点赶,需要反思。
此外,针对文科生思维方式比较僵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我在复习的后期采用了上课默写,下课抽查的方式。具体的处理方式是:1、将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若干小组,选出组长。2、自己编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默写题目,在每节课抽取15到20分钟进行默写,然后由小组长收齐统一修改。3、课后抽默,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学生进行重默,如果不过就罚抄。
实施了一个星期,整体感觉还是有一点效用,起码落实到了个人,可以保证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自我检测中来,逼迫那些学习积极性差的同学进行自我的调整,充分利用课后的学习时间。同时可以针对性的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但是很浪费时间,对于复习时间不足的理科班,没有办法开展。而且是偏逼迫式,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去复习而不是依靠逼迫。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在前辈的指导下,调整尝试更多的方法,希望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如有不当,请多指教。
—— 写于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后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0:13 , Processed in 0.0619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