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研究评价,特别是年轻老师,新老师也要研究,一定要把我们的目标愿景、我们要去哪里搞明白,你才会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方向,然后以终为始。有时候我们听课发现高一、高二的教学问题有很多,教研组长很少有机会去听年轻老师的课,或者听完课没有人给予及时的建议反馈,缺乏过程的监控与调整,这个是很成问题的。
这份试卷,我出来之前已经在打磨过程中的一份文档一张上写了很多细微的思考,后来在批卷过程中我又整理了一些,补充了一些,每张纸头上都写得满满的。有时候我们在现场的场景中,会接触很多动态的、细节丰富的信息,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些想法,我把这些东西给大家交流一下,可以去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去研究、思考这些东西。
这份试卷,大概自然地理占57分,人文地理占43分,这个也符合当前的大方向要求,要加强科学教育。再说,人文地理,发现很多教学内容、结论性的内容真的没什么好讲,人口容量,城市空间结构,那个同心圆结构可以,服务业区位,产业升级可以讲讲,其他的无非就是案例分析,就是结合实例去思考具体的问题。
我想到、归纳的有以下17条。
1.要善于从整个试卷混合文本中快速甄别有效信息
我们按照试题的顺序来看。巴库气候大会,图上隐含许多的信息,这个对能力素养是一个很好的甄别。可以看图巴库位于北纬40º计算太阳高度,东经48º计算时区,但是第1小题的题干文字里面“与北京时间相差4小时”,这个信息已经告诉你了,减4小时就行,8减4,东四区,这个跟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处理问题遇到的很多情形是一致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是信息足够多了!而是我们归纳、综合、提炼的能力不行。每天都对着一堆信息茫然失措,没有头绪。我们不缺信息,不需要你去做复杂的计算,为什么非要通过什么经纬度来计算哪个时区呢?有意义么?没有多大的意义。就好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国代表团跟北京国内的工作人员联系,说我们差4个小时,我们这个气候会议结束是开到凌晨4点。那北京的同伴结束以后要发新闻、发简报,差4小时,这就是一个实际问题,对吧?这个就比较有意思,它没有难度,但是能检验思维的灵活性。
还有我们把地图处理成主图和加简略的附图,把不同尺度的地图放在一起,跟我们地图册上的呈现方式类似,小的附图直接放在角落,版面只需要一点点大就可以。但是有利于判断阿塞拜疆的大致的位置,判断它的气候类型。这个宏观视角的信息还是很有用的,包括图2上标个字母,让你推测、推理、判断再生能源的类型名称,就有一点思维含量,就比较有意思。
2.原理性的知识一定要做中学
第3小题画图,难度是0.34。大家都觉得地球运动讲了很多,觉得已经把原理讲透了,但是学生的得分表现难度大大低于预期。原理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怎么去做才扎实有效?教学中值得花大力气研究。
只有一个办法,做中学、动手绘图、具身学习,光讲不练都是空把式!空间思维的训练,绘图是最有效的,动手是最有效的,拿着地球仪去比划是最有效的。如果这个地方学生画错了,你拿一个小地球仪,拿手机手电筒打开,你看看这个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到底是什么关系?操作性地学习,原理性的知识就是要做中学。有很多原理你认为你都讲透了,你以为讲到位了,但学生接受的程度很低,他一动手就错,所以我们这个试题,这个绘图任务图要求好像不高。但完全做对的学生寥寥无几,难度0.34,出乎意料吧!其实检测出我们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3.地理问题的探究要体现尺度思想
第4小题。“长远来看”强调了时间尺度。长远来看,里海的海平面会上升吗?整个内陆干旱地区,它这个湖泊没有干涸、没有消失就已经很好了,和咸海的命运比起来是不是要好很多?怎么可能还会上升?它只会水越来越少,所以这道选择题是有思维含量的。时间尺度,结合区域的整体特征去思考,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正确的解答。
第6小题写出这个可再生能源的名称,这个也是有思维含量的。给你一些已知信息,去思考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对地理事项做出合理的猜测、判断、推理、论证,这种任务其实是我们经常面对的,很多场景下我们思考的都属于灰箱问题。白箱是全部打开都告诉你,没有秘密;黑箱就是你什么信息都没有,比如以前对黑洞的了解;实际情形大部分问题都是灰箱,会有一部分信息,也有一部分是完全没什么用的无效信息,需要甄别。这个也是具有思维含量的,难度0.44,这是批卷最终的数据,得分不高呀,地理就是善于思考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逻辑思考和推测。
5.读图能力的培养一定是靠任务驱动
当前的教学,大家特别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常态化培养和训练。读图能力和习惯,光讲是没用的,一定要有任务,能力是通过一个个任务达成的。这个第7小题,问降水量是多少,我就要你读个数。你觉得这是送分题吗?河水补给形式是什么?送分题,植物是灌木还是乔木?稍微推测一下,第7小题得分率0.58,比你想象预期的要低吧!所以光是老师自己在那里讲没用的,一定是通过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动手,而且这个能力的培养一定是进阶形成的。
命题和学习单的任务设计,需要善于把问题拆解,分步骤去做事情。第7小题已经提前思考河水补给的类型了,在回答第11小题这个简答题的时候,是不是就有很多思路了?题目之间的关联是这样的,前后有关联的,会有一些隐藏的提示。就相当于我们做那个爆破的拆弹专家,那边有颗炸弹,发现一颗炸弹,派个爆破专家去,他肯定先是小心翼翼探究,摸一摸。看一看,对吧?侧面的小问题先解决,积累足够的信息、了解之后,再做最终的处理,解决问题,一定要这样去做事情,这样解题能力就真正成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以果推因的设问还原真实的探究过程,思维含量很高
第9小题是有思维含量的不定向选择题。命题打磨的过程查了很多的专业文献:确实就是这样,靠近河谷、地势低的地方植被较多,这是为什么?这属于以果推因,现在结果是这样,我们在野外考察经常看到一些现象,看到的结果就是这样。比如,海拔4000多米的狮泉河,冬天就是不结冰,我现在要解释这个现象。怎么解释?从结果推原因,从现象看本质,这个一定是有思维含量的,属于原理性知识的应用。
7.科学解释能力,运用学科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第11小题难度0.60,属于反复强调的科学解释能力。思考的线索应该是这样,教师写板书的时候应该这样写:径流量夏季为什么大→地下水很充足,因为它都是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为什么很充足→因为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还因为夏季降水多,大量的降水补充地下水,最终导致地下水很充足→所以夏季径流量大。那教师可以按照这个逻辑线索设计结构化的板书,这样去设计是很有效的。
这是第我们反复强调的、自然地理的科学解释能力,人文地理也一样,有很多解释现象的设问和任务。比如永兴岛物价为什么高?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可以认真学习、借鉴参考那个PISA科学测评框架。
8.立足区域认知,思考空间格局的差异
区域认知怎么落实?永兴岛位于“南海”的什么方位?是不是有学生会看成位于“海南”的什么方位?也有可能,因为真有写反的,西北位置,他非要写东南的。属于什么群岛?送分题,难度0.82,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高。这属于很基础的区域认知,位置描述,空间格局。
第13题比较海水的盐度,就是一个地理差异比较,空间格局上的差异,这就是典型的地理设问角度。想不到好的问题,想不到什么设问角度的时候,就从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本质出发,从空间格局上、空间差异上面去比较!这样的任务一定是有挑战性的。比如对着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新疆伊犁河谷这个地方为什么人口很多,人口密度很大?研究这个空间格局的差异,这是最有效的设问角度,也是很有思维含量的。你看,一张试卷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很多!
9.与生活建立关联,凸显学科的价值
第14小题,飞机需要逆风起飞,跑道可以从遥感图上判断,很遗憾这个试卷的印刷效果没有预想的好!这个电子版是彩色的遥感图像。任何知识的学习,高一、高二、高三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可以用3S 技术去落实。这是一个与生活关系紧密的内容,关注知识的迁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感受、发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而且这些问题生活气息浓郁。第17题就特别好,去南海永兴岛的提示。为什么要带防晒衣和太阳眼镜?为什么岛上物价较高,零食饮品可适量携带?真的参考了很多的网站,摘录这几句非常典型的话,体现出“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爱生活,爱地理!
10.人文地理的问题,要善于做语义分析
关于语义分析,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西方有分析哲学流派,强调对概念、命题和意义的清晰界定,讲究语义分析,罗素、维特根斯坦是代表。维特根斯坦强调“凡是不能言说的,必须保持缄默”。大家要去研究,词语和概念,要先学会从语义上界定问题,再思考如何解答!
第18小题这个词语“必要性”的意思是什么?就很多人文地理的题目,学生答不好,他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没到位,语文理解不到位,需要加强对学科术语的理解。从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阐述必要性,也可以说是紧迫性,意思差不多。得分率0.68。如果问合理性,可能回答的角度可能会更广泛。
还有可行性。可不可行?上海建设机场联络线的可行性,至少要有这个交通需求,至少上海市政府要拿得出这个钱,至少这个土地征用起来没有困难。以前那个磁悬浮为什么就没修起来了?老百姓反对的意见太大了,对吧?就是做一件事情也有很多阻力的。这个大家去思考,有一些典型的词语,这个意思可以经常给学生去分辨一下,举个实例,有很多这种词语。你没有必要去给他解释定义,最好就是举个例子,我们从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我们来分析一下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合理性:肯定是已经建好了,属于既成事实,给他做背书。怎么好,带来多少效益?可行性:为什么以前不建?为何10年前不修?可能还没这个需求。
11.对难点进行分解
第20小题几内亚的降水量,题型是简单的选择题。对难点问题怎么分解?就是我们自己做学习单的时候,如何设计问题链,需要思考策略。
这个小题如果题型是简答题,那难度就达到天花板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解释这个降水量,这个洋流也是不对的。这个洋流也是莫名其妙,好像主要是补偿流。反正你没法解释,你只能从结果说,结果是增加了水汽输送,那一定是增温增湿的,只能是暖流了。对不对?很多时候是我们以果推因,以终为始,所以做事情一定要以终为始,思路清晰。我们每次评卷也是要以终为始,就是我们3点半之前必须要离开这个地方,不能给城市添堵。我们设计学习单,一定要有阶梯。做一个小心严谨的拆弹专家,先用小问题启发,降低难度,最后来解决有难度的问题。
12.思维结构图、概念图的考查
第23小题完成结构图,原来很多都是选择题型,最近好像也有一些区的模拟卷,就直接叫你文字填空,和选择题比起来,马上思维含量上去了,更有区分度!这道题得分0.64 ,这结构图在试卷讲评的时候怎么用?如果变成简答题,那就更难了。所以高三教学,试卷讲评,不要只会用人家现成的模拟卷,把问题改一改,换一下设问角度或者题型,让学生做。挑战性和难度马上就不一样了!
13.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体现针对性
第24题要求先找问题再提建议,提问很明确,这个任务的指令(行为动词)非常清晰了,回答好不好就是很真实的能力表现。实际上学生表现不佳,难度是0.59,如果设问模糊笼统一点“结合表1,为几内亚政府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建议”。如果按照这个指令,对回答的要求,依然是:先找问题,再结合问题提建议,可能难度就只有0.2、0.3了,学生很难按要求去回答。
要提升问题思考的针对性,一定要结合材料找事实和依据,让自己的观点有出处。不要说空话,到哪里说空话都没有价值。让学生说一堆空话提,提一些大而不当的建议,并不能体现学科的素养要求。这道题目实际上是很有思维含量的,估计区分度也会很高,做对的同学,他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高的,这类简答题讲评的时候值得重点讲解,是一道好题。
大家比较一下以下几种设问方式的差异,设问3可能是最友好、最明确、最有利于学生回答的形式。
【设问1】结合表1,简述几内亚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摆脱“资源诅咒”。
【设问2】针对表1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为几内亚政府摆脱“资源诅咒”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设问3】从表1看,几内亚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问题,为该国政府摆脱“资源诅咒”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4.手绘地图是完善心像地图的有效方法
第14点,画手绘地图体现的是一个方法的渗透,地理研究的方法。地图再多,自己画一幅最有效。人文地理常识,宁波的简称“甬”,沪宁杭,江宁府,上海有条江宁路,江苏就是江宁和苏州府。手绘地图大都是地理简图,简笔画,体现空间结构、空间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地图、不断完善心像地图。美国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认知地图、心理地图。该题的难度是0.59。没有你想象的简单吧?生活在上海,天天讲沪宁杭,天天讲长三角,天天以大上海自居,几条铁路线名称,几个城市的简称也没搞明白,区域认知、空间思维如何落实?
15.真实的情境一定要带有画面感
试题的情境一定要体现真实性,多结合生活体验、经验,带有画面感。比方说第27题,为什么在题目里面要搞个早上8:20 乘坐C3603次列车,这个信息有用吗?没用的,但这个是对照12306上面这个列车车次做的,还确实就是这样,信息是直接是来自真实的现实生活。
16.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应用
第29题很有意思,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应用,生活气息浓郁。要有同理心,学会角色代入,这个世界经常就是分裂的!你看现在的这个贸易战,特朗普他没有支持者吗?他背后也有一大批支持者,粉丝和崇拜着。这就是人文现象,意见不一、观点分歧是普遍的,怎么样理解这种文化认识上的冲突?多元文化怎么看?如何面对分歧?大家能够和平共处,很多时候就是靠同理心的。这个能充分体现人文素养。
说话要有理有据,回答要结合数据据。你说松江到上海“不方便”,为什么不方便?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修高铁,你还不满意?你这个人太难搞了。但是你要理解有这样的人,对吧?有意思,人文地理要学好,把那本段义孚的学习资料,我们整理的那本《他是谁》好好去学习使用,不知道有多少老师看过,什么时候,要不今年暑假培训课程,就来讲讲人文主义地理学好不好?结合一些例子,我觉得想要把人文地理上好,一定要研究人文主义地理学、地理学中的人文精神,然后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人文的”地理教学。
17.在纸笔考试中,探索实施地理实践力评价
第29题、30题的得分率都是0.55,这个题目很有思维含量!关于地理实践力,上周我们在七宝中学搞了相关主题教研活动。地理实践力怎么评价?PISA测试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框架,认真去看课标,课标上面有许多关于地理实践力的评价,包括我们教材上面。一定包含知识、能力、态度几个维度。能力包括:工具的使用、地图的使用、3S 技术的使用,出门之前大家都用手机查查路线、查时间,这是使用工具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是设计和评价一个实践方案。或完成实践方案的一些部分内容和片段。地理实践力,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生拉出去,提前你要做一个预设,填一个表格,草拟一个方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项研究的大致方向。这类任务很灵活,这类试题的区分度肯定也很高,就是好学生觉得这个题目很简单,这个也是考地理,考查地理实践力。
做质量分析时,我们可以去收集学生的答案,包括我们罗列的几个参考答案,举的例子。比如到上海来看歌剧表演,听演唱会,这是不是大城市的文化辐射。这个就跟学生很贴近。如果跟学生讲这个东西,举一些具体的生活事例,他是很好理解的,比讲解教材上的结论性文字,对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的那些表述,一定会生动有趣得多。
人文地理的学习,一定要培养学生关注、思考、讨论、参与现实问题的治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教学一定要结合案例、结合经验,这就是我们人文地理教学的努力方向,爱生活,随时能将生活与教学之间进行关联,融会贯通。
以上文本由 AI语音记录,再做修改完善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19 08:29 , Processed in 0.0695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