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设计原则与思路
1.1设计原则
本课作为地理起始课的内容,安排1课时。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启发式原则。在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部分寻觅生活中地理的蛛丝马迹,尽量挖掘学生对地理的存量知识,调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引导他们认识地理课程;
②趣味性原则。在课堂中所列举的案例有趣味性,案例展示的“道理”既要有深度,又要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使质疑、释疑的过程不断往复。此外,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自我介绍环节,展示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③活动性原则。在课堂中设计大量的活动,做到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2.2设计思路
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作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各种人类活动,达到国家工程,小到居家生活。
第一部分: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地理的蛛丝马迹,老师先举出一些案例作为线索,逐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或熟悉的食物分组讨论,以汇报的形式举出自己身边衣食住行背后的地理因素;
第二部分:教师介绍:看看地理学家们在做什么。通过视频,文字材料,图片等形式,列举在国家建设中,地理学家发挥的作用。准备的案例有南水北调工程,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第三部分:师生讨论:如果没有地理知识,不尊重自然规律,会带来哪些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的例子,古巴比伦消失的例子,大坝的影响等例子,进一步说明问题,使讨论具体化。
2.课堂设计
【开场】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地理老师,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地理这门课程,体验这门对大家来讲也许是陌生课程带来的乐趣。
【自我介绍】说了这么多,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叫方城(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ppt上展示出百度搜索“方城”的结果(出现方城中学,方城农业,方城……等字样)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的名字在百度上搜索的结构,有几万条信息之多,有没有同学看出了什么端倪?
其实大家也不用惊讶,方城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县,该县有100万人口,位于河南南部。刚开始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是教数学的,因为他们总是会以为我是“方程式”的那个“方程”,不过后来,他们都知道了我是学地理的,因为我的名字里地理因素还挺多,除了方城县,地貌学里面有一种叫方山的山体形态,其实它的全名叫“方城山”。
【承转进入第一部分】可见,地理学真是无处不在,单单老师一个名字,就可以找到两个地理元素。所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提问】比如,今天同学们第一次来新学校上课,如果迷了路,大家要怎么办呢?(ppt上打出学校所在街区的地图,引发同学们从身边思考)
【总结】有的同学说向周围的人问路或者打电话问路,那周围的人是怎样给你指路的,是不是也要用到东西南北各种方向,方向的判断和使用,也是我们地理课必讲的内容;有的同学说查阅地图,或者使用手机导航,这就更直接了,如何读图,导航设备是怎样运转的,这些都可以从我们地理课里学到;
【提问】再比如说,这个暑假,有同学到了东北旅游,他会发现什么不同呢?(ppt上呈现北方的景观图,包括建筑、饮食,夏季傍晚的景观,森林植被景观等等,引发同学们从国内尺度进行思考)
【总结】是否会发现,东北人多吃面而非南方常吃的米?是否会发现,夏季东北的白天特别长,有时到了晚上7、8点太阳还不肯下山?是否会发现,北方的建筑多平顶而南方多尖顶,且不同地区屋顶的倾角还不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都是我们地理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
【提问】大家再看看屏幕上的几幅图片(ppt上打出威尼斯水城交通,日本岛国鲜鱼市场,亚马逊平原原始部落等图片,从全球尺度引发同学们继续思考)船为什么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吃鱼,尤其是生鱼片?亚马逊平原的原始部落为什么还延续着几千年来不变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同样,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学完地理之后,也会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活动】有了老师刚刚举得这些例子,相信同学们对地理涉及范围之广,身边地理元素之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同学们前后两桌组成一组,利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讨论,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理因素?
【学生汇报】
【承转进入第二部分】在上一个活动中,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说了不少和地理相关的事物和景观,讲得都很好,可见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用心生活,善于仔细观察生活的人。既然地理这么的普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说地理,那么地理学家们平时又是在做什么的呢?地理对国家建设又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案例,相信看完这两个案例,同学自然就能明白一些道理。
【视频&文字材料一·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2011年发布)】
【提问】看完这几段材料,同学们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后,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且,这是一种最直观,最快捷读懂区划内容的方式?
2、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考虑的是自热因素还是经济社会因素呢?
3、国家为什么要将国土划分为不同功能区来进行开发、发展或保护呢?
【总结】问题主要引发学生思考,鉴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以提点为主,不必详解
首先,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完成后,最好体现区划内容的当然是地图。地图中蕴藏了丰富的信息,学会读图是我们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必备技能。
其次,从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决策者们即考虑了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等等自然因素,也考虑了城市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等社会因素,所以说,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制定的,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大家也会发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很多问题的形成、发展、到后来的解决都离不开这俩兄弟的身影。
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得不提地理学家们所一直坚持的“因地制宜”的思想了,就像孔子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一样,国土的开发也要“因地制宜”,在什么样的地区进行什么样的发展,这也是大家以后学习地理,所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方法。
【承转】除了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地理学家们还在忙于什么呢?
【视频&文字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
【提问】
1、我国为什么要花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克服?
【总结】(问题主要引发学生思考,鉴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以提点为主,不必详解)
1、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现状,促进经济的发展;
2、主要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如东线黄河北部河段因地势高,需人工提水;中线部分河段无现成河道需人工开凿运河;西段地形崎岖复杂等
【承转进入第三部分】同学们,刚刚我们聊了生活中地理的蛛丝马迹;聊了地理学家们利用地理规律、地理知识,因地制宜地开发我们的国土,解决自然上的先天不足,协助发展这我们的国家。那么,既然地理规律有着这么大的力量,如果人类不懂得地理知识,不遵循地理规律,是否会带来灾难呢?我们来看下面两个故事
【材料·古巴比伦文明消失的故事】
【提问】
1、如果你是当时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位大臣,你认为当时你的国家在一片繁华之下存在着哪些隐患?
2、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王国为何会最终被泥沙吞噬?假设你是柯南,你是如何推理的这个“案件”的?
(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景,设身处地的思考)
【总结】(问题主要引发学生思考,鉴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以提点为主,不必详解)
过度的放牧、滥砍滥伐、陡坡种植——>有问题的生产方式——>水土流失——>河床升高——>河道淤积、泛滥——>洪水冲走了肥沃的土地,田园荒芜被泥沙吞噬
【转承】很好,同学们已经可以初步的推出地理现象与原因之间的负责关系了,这是学好地理的重要一步,也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技能,我们继续来看另一个例子,待会老师请更多的同学来试试当科学家的感觉,分析分析水坝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材料·水坝的环境影响】在中国有一个全世界举世瞩目的水坝工程,大家知道是哪个吗?修建水坝真的就百利而无一害吗?
【提问】请你从河里的鱼儿、河流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水坝附近的水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思考,水坝改变了什么?
【总结】(问题主要引发学生思考,鉴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以提点为主,不必详解)
【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材料里面的一些知识,但是我想通过今天的几则材料,同学们一定对地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大到国家课程,小到居家生活,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了解它,掌握它,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更好的生活,更好地改造生活环境。(最后ppt上展示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框架)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1:17 , Processed in 0.0616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