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进入到现在工作学校(完全中学)开始,我原本以为我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我接下来正式入职后会教高中,但后来因为初中部工作需要,继续留在初中部任教。虽然一开始会心有不甘,毕竟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那时的你有拼劲,有想法,精力旺盛地无处安放,你教的第一个学段,你工作的学校、地区,你工作中的战友们,对你至关重要。
但我开始渐渐适应教初中,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我开始进入第三轮进入初一了,深圳的初中使用的是湘教版,只有两年地理教学,而且没有纳入到中考的考查科目当中,使用等级制进行考察,在新一轮中考改革形式下,地理的地位略显尴尬,如果跟直白一点来说,就是非常尴尬。
自我感知中,我觉得这是我近一年里教学提不起大精神,没有像过去那样,每次上课都怀揣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觉得很多话想对学生说,很多知识想跟他们分享,也很想听到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向往。现在网络文化用语中,有一个文化叫做“丧文化”,我觉得我很多时候就有一种无可奈何又无以言表、无处诉说的情怀,恰好又延续了做班主任的“命运”,生活中感觉分享热情在下降。我很早就发现这种不好的苗头,总是暗示自己会过去的,地理一定会迎来新生的,一定要在尴尬的关头始终保持大将风度,看看以往学生的对地理的热爱,对新高考地理的选择,“用脚投票”,鼓励自己,安慰自己。
回到教学当中,湘教版的地理书,从我初中到现在,内容十多年没有太多的变化。编制教材是一个严谨且严肃的过程,所以我们国家的教材编制时间比较长,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其中个别案例、说法会随着时代大潮变迁而进行修改。但在不断教学中,我也从之前按照课本规规矩矩讲课,到尝试加入一些新的素材内容,简化一些陈旧老化的内容。
如对于广东or深圳的学生而言,八年级下册的《长湘潭城市群》在我当年(2004年前后)算是当时协同发展城市群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也与本书
是湘教版出版有一定关系,这是反应湖南省的乡土地理。我们在“一纲多本”的课程标准指引下,根据课标精神和要求进行课程整合,要落实核心素养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要领,在贯彻乡土地理的同时,也能穿插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有一个想法。
八下的《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的内容是否可以整合至《粤港澳大湾区》?两岸三地,共同发展,取长补短,金融、交通、产业等整合,优化产业结构
交通: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西九龙高铁
产业:过去“前店后厂”,现在加深两地合作,更多香港、澳门人到内地来工作生活
城市群:湾区经济,介绍前海自贸区、南沙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