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整体简单,但我的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知识记忆不清,该记的没记清。
选择题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地集中在三个题打算讲5个。
1.概念理解不清,选择分散。又了解到选择D的比较多,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仅还知道太阳能量来自核聚变,但不知因果关系。
3.理不清植被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及审题不清,选择分散,部分同学不明白基带应该如何通过降水来判断,一部分同学不明白问的是基带还是垂直地带,如果是垂直地带的话岂不是没法做。
4.不会读图,真是失败中的失败。以前练过,居然得分不到半数,主要选择D。
7.不能正确理解台风的移动及其造成的影响。
8.农业以什么为主应该看什么呢?是面积吗?错在D,主要是看图中草场畜牧业的面积很大。
卷二:
36(1)图4和图5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问题不大,基本全对),图中城市①位于城市②的(有很多同学填东偏南,理由与风向连在了一起,风向有时我们还说偏东方向,但方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呢?此题会不会有些问题呢?)。(4分)
(2)图5所示三角洲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分析其自然原因。(12分)
答案给的很全面,12分的题很多学生都有点不知所措,没见过这个阵势,得分情况不容乐观,仅能从长江洪灾的原因进行迁移,想不到台风的危害以及前段时间做的台风在浙江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至少有洪灾和滑坡泥石流等],当然就更不用说联想卡特里纳飓风了
(3)河流R上游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 ,该河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分)
河流名称居然不会,令人失望之极。河段的主要特征,题目中没有明确是水文特征还是水系特征,因此学生答题时基本没有答支流、河道方面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对于出题人的意图不是理解不清,当然也包括我!
(4)分析两图所示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0分)
此题得满分很容易,但我感觉这是本组题中最差的一个,第一,正确的解释应该有很多,而答案只给出了少部分;第二,题目要求分析,但受到题目空间大小及分值的影响,基本没有人答出来,这样会不会导致学生审题方面的障碍呢?我想是会的。
本组题暴露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分析的表述不够好!比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如果分析的话,最终必须说出排水不畅,排水不畅的原因是地势低平,地势低平的原因是处于三角洲。
本组题整体来看很不错,赞一下。微瑕就是第4问和答题空间不足。
39题: (1)台湾第一次地震发生时,理论上全球处于26日的经度范围是——。 (4分)
本题可能也属于瑕疵的,两天的问题早就有争议,出题人为了体现难度又用了分钟与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开始我以为大家连这样的题都不能解决,感觉很是郁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人不是不会算,而是采用了此类题的一般方法:大致计算,这样与结果就有了一点半点的区别!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审题不清,时间给的有分钟,问题问的是经度范围,而非大致情况。
(2)台湾位于两大板块交界附近,这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板块上。地震发生后,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造成部分通信中断,说明电信通信受地震影响。除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外,电信通信还受太阳活动和一—— 影响。(6分)
本题第一问完全可以考查能力,可以说是基本题当中的绝佳好题,但第二问还是有些问题的,因素难道不是多方面的,答案只给地形,评卷也只能用地形,感觉不完美。
(3)这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单项选择)(2分)
A海底岩浆活动 B.岩层受力弯曲变形 C.海底断层破裂 D.板块张裂
由于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认识不足,此题错误还是比较多的。
(4)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程度除受震级影响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6分)
完全要看学生的记忆水平,并且是原来小课本的内容,值得商榷。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多项选择)(2分)
谁说考试不能用到平时,谁说考试不能成为素质?此题还是很好的。
学生的问题可以说就是教师的问题,教学中肯定还是有概念分析,记忆不够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记忆内容,以后一定加强。另一方面居然又有很多同学说自已答不完,看来限时训练是要加强了!
加大落实的力度,如何落实呢?一是上课时多让学生参与,一是多做题。现在想到的这些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12:34 , Processed in 0.058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