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bilingual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5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7——2018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查试卷分析

热度 1已有 624 次阅读2018-1-5 14:58 |个人分类:教学随笔|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2017——2018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查试卷分析

一、试题总体情况

这次期末测查试题由区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命制,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试卷分值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读图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本次试题非常接地气,难度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基础,考查必备知识

本试题考查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均是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命题关注“基础性”,能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此外,本试题关注考查面的广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2.贴近生活,渗透人地观念

本试题渗透乡土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选择题第5题认识家乡的纬度位置、第9题认识家乡的气候特点,实践探究题第24题中第1小题认识自己家所在地的聚落形式,第2小题运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写出世界文化遗产,第3小题要求学生思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传统聚落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很好地渗透了人地协调的地理观。

3.精选图像,测试读图能力

本试题选择的地图直观、简洁,利于加快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如读图题的第21题根据东西半球分布图认识七大洲、四大洋、洲界的位置,第22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某地气温、降水特点和气候类型,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4.情境新颖,考查地理实践力

本试题采用视角新颖的情境素材,如23题材料分析题,从画出游学路线、地图上确定方向、分析地形和山体不同部位、计算海拔、相对高度和气温几方面内容形成问题链接,探究性和综合性强,突出了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分析

1.答题情况

本次四个班188人参加考试,86人不及格,及格率54.3%,平均分30.5分,优秀率8%,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个位数6人,与前三次月考相比,及格率有明显提高,2班和4班优秀率也有显著提高。单项选择题中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读图题中大部分学生对填图题漏答,材料分析题中部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践探究题中大部分学生没有丢分。

2.主要问题

从答题中反映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平时不重视,很懒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系统复习时间短,等到考试前一周或者两三天才看书,临时抱佛脚的很多;部分学生在期末复习中根本就没有看过下发的提纲和试卷,没有认真看书,没有听从老师的复习要求;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题目不仔细,粗心大意、漏答试题等;读图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成绩方面

1.考前印发提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利于复习记忆。

2.平时找不同层次学生谈话,因材施教。

3.每节课充分利用导学案梳理知识脉络,查缺补漏。

4.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和教师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今后努力方向 

1.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时间,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每节课前适当小考,督促学生平时加强记忆。

2.继续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考前答题指导,使学生“会学”和“会答题”。

5.继续加强考前基础知识的梳理工作,课堂上尽量使用ppt、白板展示思维导图给学生(或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课下分发提纲,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6.通过查找近3年期末地理测查试卷,老师要认真总结出题考查的知识点的形式和命题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做专题训练。

7.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8.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升学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9.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8-1-7 15:28
挺好的一份总结,但人们更关注某个具体的东西。一直在想袁教授的真问题,核心的是“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17:59 , Processed in 0.0772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