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乘风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60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如何步入校本教研

热度 2已有 269 次阅读2015-6-21 19:00 |个人分类:教研|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校本教研


摘  要  不少教师对校本教研有神秘感,甚至心存畏惧,事实上,只要通俗地理解校本教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校本教研,以灵巧的身姿步入校本教研,一切都会成为教师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关键词  校本教研  生活化  技巧

近年来“研究性的学校变革实践”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在相关制度地引领下,在教育教学相关部门地推动下,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类从教人员,快速行动了起来,一时间,校本教研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了起来。在这种繁荣的景象里,普通教师如何实实在在地步入其中了呢?

一、零距离感知校本教研

通俗地理解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一线教师基于学校最基本的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中低层次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其操作技术的研究。它有别于专业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从事的高层次的超前于当时教育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

我们生活在校本教研之中   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是前一天工作的重复,因为不同班级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同一班级的学生也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不断修订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教材我们也总是在不断的增加领悟的深度,指导我们工作的教学理论在不断的创新,同一教学理论也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被发现新的契合点,因此,我们不可能不遇到问题,不可能不思考问题,不可能不去解决问题,我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研过程,因此说,校本教研活动始终伴随着教师们的日常工作,我们没有必要把教研活动神秘化,过度理论化。如果说我们的日常工作与校本教研还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活动还停留在“见招拆招”的低水平状态,主动性、目的性不强,系统化、理论化不足。而校本教研需要提高的是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缩小教师个体间的教研水平的差异,因此需要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的、规模化的开展活动,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直观的感觉,点滴的体会,偶然的心得,我们也需要记录、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甚至提炼升华。

二、参与校本教研的心理准备

常态化、生活化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苦与乐都在其中了。教育教学中总是会不断遇到各种需要处理的问题,思考对策、寻找方法、选择方案、优化设计等所有过程就是校本教研的过程。在学生的教育上,在班级管理上等等方面,也都有无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校本教研始终伴随着整个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校本教研当作一个时髦用语,即便“校本教研”这个词语具有时段性,而校本教研涉及的内容是永存的,只要有学校教育就永远需要校本教研。

低起点,高要求   校本教研所涉及的主题有大有小,但更多的还是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杂事甚至琐事。但是,教育无小事,也许一件小事就能决定教育的成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若能科学地处理好这些日常小事,他一定是位优秀教师、一位学生崇敬的教师、一位名师。校本教研虽然并不排斥从宏观上思考问题与研究问题,但是校本教研应立足于小事,这是没错的。低起点开始校本教研易于入手,易于成功。但是低起点不是低要求,要把小事研究好、研究细、研究透,要把握特征、掌握规律、理清思路,要系统化、条理化,理论化,是为高要求。

质疑,善思考   人类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可避免地受时代背景的制约。今天看来非常科学非常有道理的东西,明天再看时也许就发现了缺点、不足甚至完全是错误的。科学就是在人类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于是,教师要敢于对习以为常的理论和做法提出质疑,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各种新旧理论的真伪及其实际价值,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不断地矫正、补充甚至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多借鉴,敢创新   “成功者善于向别人学习经验,失败者只会去自己积累经验”,说的是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性。学习与借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前人或别人的知识经验就像是巨人的肩膀,站上去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会看得更远。但是学习与借鉴要避免形成依赖,养出惰性。“复制”往往导致丧失自我,失去个性。要获得经验,还是要更多的依靠自己,尤其在环境条件变化了的时候,在需要超越的时候。勤总结,善思考,能静下心来想问题是有所创新的必要前提。老师应是做学问的人,而不是一个知识的“小商贩”、信息的“传音筒”,没有创新没有特色是不行的。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创新的主题力量在基层。

三、了解校本教研的操作技巧

找准方向、恰当切入   寻找合适的研究方向,找准恰当的切入点,是校本教研取得最大成效的重要条件。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困惑为标的,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特长与兴奋点,用望远镜与显微镜去看问题,使理性思维指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宏观与微观,让思路向两端延伸、双向拓展,大到教育理念,小到操作技巧,大的要能提炼与升华到足够的高度,小的要能分解与剖析到足够的细腻。

把握机会、多头并进   校本教研的形式的多样的,有以自我更新和转变观念主要目的的理论学习,包括“听报告”与“看录像”“读书”等形式, 有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为目的的案例研究和教学反思,包括 “观摩教学”、“公开课”以及“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等形式,有以系统而持久地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表现形式的“课题研究”等作为普通教师,不必刻意追求校本教研的形式,根据需要与可能,完全可以多头并进、不拘一格。

积极参与、主动介入   校本教研中有个体活动也有集体活动,个体活动有独立存在的也有从属于集体活动的。如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教育沙龙的集体研讨等等都是校本教研中的集体活动形式,在这里集体智慧的碰撞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更易于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深化理解,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集体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既是科学思想的“孵化器”,又是潜能释放的“核子堆”,它既是动力,又是机遇。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独自地开展校本教研,更应当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到校本教研的集体活动中去。

相互交流、寻求碰撞   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也许,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是拿者放大镜去专门放大别人的缺点,而是虚心地去博采众家之长的话,我相信我们可学的东西很多。也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吧。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进步。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提示,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激发灵感,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取得共识。

捕捉灵感、及时展开   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即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个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它要求教师养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将他们记录下来,并不时地进行整理与筛选,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及时展开研究与实践,追踪下去,争取获得理想的结果。

迁移嫁接、联想借鉴   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与演化,都有其相通的原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都体现着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人的成长过程与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同样有着很多的共性,知识的积累就像是积流成溪……我们要善于展开联想,从大自然之中、社会万象之中领悟真理,并将其中的一些有用成分借鉴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通过合理迁移,整和嫁接,实现理论创新,这是校本教研中非常简捷、有效的思想方式。

总之,只要正确而通俗地认识校本教研,调整好心态,了解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与一般方法,不搞虚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踏实工作,勤于思考,及时记录,不断积累,相信校本教研可以助每一位普通教师迅速提升专业水平,成就职业理想。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景荣 2015-6-21 23:26
提纲挈领,看到是的宏观的规划,更期待后续的案例。
回复 悦君依约 2016-6-19 10:59
可以把文章排版美化一下,更方便阅读哦。给个出处就更好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10:29 , Processed in 0.0634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