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海岸离学生很远,也离学生很近。在地理学意义上,海岸的主体在潮间带,也就是在潮水涨落的那个交错地带。有海岸线的地区才能真正看到海岸。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海岸带的范畴就要大的多。从国家“一带一路”的宏观构想来看,南部沿海的省份基本都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地带。需要明确的是,海陆的进退、海水的运动都在宏观或微观的使海岸线时刻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之中。
要形象地了解海岸的各种现象,理解海岸的各种特点及其作用,视频呈现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但就目前课堂教学来说,借助视频辅助教学呈现以下几个弊病:
1.“二手货”泛滥
很多课堂中的视频直接从土豆、优酷等网络下载,或直接使用他人课堂上使用的视频。视频画面上图标明显,或内容和课堂教学不合。好的教学辅助视频往往具有一定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是指教学视频应该基于授课者自己的剪辑与编辑,要尽可能的减少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视频。一则其内容可能并不完全适合教学,二则从更微观的角度讲,教学辅助视频内容的先后呈现、开始和结束、解说词和语音等等,都应该和授课者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意图相吻合。所以,我们应该学一些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自己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加工,形成更适合自己课堂和学生的视频资源。
在这节海岸课堂上,我引入时使用的是来自BBC的纪录片《澳洲海岸》的开篇部分的剪辑,扣除多余部分,拼接视频以极具震撼力的画面呈现了非常典型的砂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珊瑚礁海岸。这对学生形成海岸的深刻印象非常重要。
2.“借机”灌输
目前课堂中使用的视频,灌输意图十分明显,更有甚者借助“微课”的名义,将教学内容或书本的话通过视频中解说词的方式呈现出来,完全地变“人灌”为“机灌”,和视频辅助教学的意图相去甚远。课堂中使用视频,更多地应在于呈现现象而不是结果或论断,或将过于微观与宏观的东西完整清晰呈现,以帮助形象化地了解。同时,视频的使用在形象说明事物或现象的同时,还要能以此提出问题,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进展。
在本节海岸教学中,淤泥质海岸我使用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一个捕捉跳跳鱼的视频。画面既十分到位的展示了淤泥质海岸的情形,同时它分布的位置(浙江台州)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映了海岸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3.视频品质不高
课堂中使用的视频,如果直接来自网页,其经过多重压缩,画面模糊、或声音嘈杂、或画面被过多的干扰信息遮盖,这些都使课堂的教学之美一再削减。教学视频的选择和使用,应尽可能从原材料中选取剪切,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土豆网上也有关于纪录片《澳洲海岸》的一小段,但画面粗糙。所以我花了将近一天的功夫找到了BBC的《澳洲海岸》纪录片的英文高清版本,剪辑后,借助网络查询对英文字幕进行了翻译,并加上中文字幕。同样,关于红树林的视频直接剪辑自央视纪录片《森林之歌》,淤泥质海岸的一个视频剪辑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所有这些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美的、并具丰富营养的世界。
现在看来,在所有教学素材准备的过程中,其实视频素材搜集所花的时间是最少的,除了寻找那个《澳洲海岸》多花了一点时间。我想说的是,平时的留意十分重要。《森林之歌》纪录片2011年3月首播,当时即有关注;《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就留意并储存了它两季所有的高清视频版本,当我看到《海岸》课题是时候,我马上就想到那个跳跳鱼的镜头。当我们的头脑处于一种准备状态时,可能,周围的事物皆有可用。如此再反思我在文本素材收集中的困难与纠结,可能和我平时对相关资料关注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吧。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21 , Processed in 0.0630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