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相关文字的前述中,个人初步提出“学生发展核心地理素养体系”的简称用“核心地理素养”的建议,但近期对其梳理后,觉得论述不过紧凑,现再加以修正,望诸位拍砖。
在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地理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提出,2004年,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进行初步阐述[1],文章对“地理素养”进行了界定,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组成部分。从地理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它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2005年5月,袁孝亭、王向东编著的《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出版发行,该书围绕地理素养的概念界定、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以说,此后其他文献涉及到的地理素养的概念,基本都出自这两个文献。也就是说,后续相关研究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如果分解到各个学科,则为学科素养的核心。因此,就“学生发展核心地理素养体系”的简称,笔者以为用“核心地理素养”为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用“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词汇,易造成词义上的误解。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例,这里“核心素养”无疑是我们认定的一个主语,那么整个词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地理的核心素养”的想法,而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有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等等,但没有“素养”,因此,容易导致词义的混乱。
二是用“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词汇,易造成研究的表面化。从上述对地理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内容或要素的梳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的一个倾向,即研究的表面化,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将本应属于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技能方法、地理学思想等加上“核心”两字,就拼装成所谓的地理核心素养。我们要清楚的是,不是学科“重要的知识”学会了就能形成核心素养。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潜意识中多少便是受到了所用名称的影响。
另外,目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存在一个方法是的简单化倾向,就是文献收集,对已有对相关核心素养的要素进行统计,找到其中出现较多的要素,加以整理,便认为找到了核心素养。这种做法有其价值,但以此便认为形成了新的成果,便是落入简单化的窠臼。
三是如果用“核心地理素养”,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因为“地理素养”自本世纪初提出以来,已形成了基本的理解,它前面隐含了主体——人。而核心地理素养就是指地理素养中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英文单词是key competence,它的直译为“关键能力”。为什么我国将其翻译成或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说法,还没有哪位专家做出过明确的解释。同时,既然是素养的“核心”,那就应该是“少数”、“最关键”的,但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王斌华教授统计[2],近期国内对核心素养的论述,至少有100多种素养,那么,最“核心”的素养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当下最需要研讨的问题。这个现象在地理学科中同样存在。如果我们使用“核心地理素养”作为简称,可以在原有对地理素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融通,寻找到其中的核心部分或影响地理素养呈现的关键能力,并推动地理素养研究的深入。这个过程将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个研究的持续和深入,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全新研究的开始。
王向东,袁孝亭. 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