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有时候,老师就像是孩子的放大镜,帮他们把事物聚焦、放大,于是很多他们原先不感兴趣的,或是看似毫无意义的东西,就会深刻而有意义了起来! 借由老师将细微小事抽离、放大,孩子们将可以清楚看到这世界最美好的事物,也能感受到那细微处最有价值的部分。 ——苏明进《懂你的孩子》
其实,学生并不是我们教会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方向要把准。很多时候就是把学生的注意聚焦,并在深入的过程中,让本来就有意义的事物变得对他们有意义。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欲。我们曾经或一直对前两者孜孜以求而沾沾自喜。其实,可能学生的认真与专研,只是因了你的某一句话,或与他之间的某个动作,或者只是因为他的某个决心。教育和教师的作用真的有限。但有一点很重要,就如此书标题:懂你的学生! 几年之前读,后零散地读,并择文字输入“萝卜书摘”和“书入法”两个APP中,今天合并在一起留存。
二
学术研究对当下的关怀,不是说仅仅满足当下的“利益”需求,而是基于根本问题提出普遍性道理,从而引导当下的现实去超越自己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学术研究要抓住回响或折射在时代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普遍性道理的追问。学术研究不是去迎合历史主义,反而要具有追求超历史的普遍性的学术关怀和气度。——金生鈜《教育研究的逻辑》
逻辑是思想的原则。教育研究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精神、怎样提出问题、发表主张观点、并进行论证和表达。金先生在细密近至“浓稠“的论述中,从术语到看法,从引论到立论,展开详尽而深入论述。
教育研究长期被其他科学所低视,一则所用技术和方法,几乎都借鉴自其他学科,二则所谓的教育理念也是众说纷纭,甚至也有直接借用——比如“深度学习”。虽然,赫尔巴特将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的两大基石,但在基础教育的课堂实践与海量论文中,我们却很难看到这些基石的影子。教育新词层出不穷,教育时尚风起云涌。唯独“不再相信认知意义上的对错,不再相信研究的结论有真假,……不再相信理论和思想的力量,不再相信规范探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怎样进行教育研究,我从书中看到金先生的基本立场:真诚和爱。以赤子之心面对世界和自身,是获得有价值的学术思想的“进门证“。而学术研究则是为了实现对世界的爱。
教育研究与成果的泛化和浅化,使得一本好书更显难得与珍贵。“如果研究是一项关乎知识的事业,心灵就必须适应逻辑,也要适应世界。”此书意在“使用‘逻辑‘这个概念,探问或解释怎样才算得上是合乎理性的研究。”
虽然,书中部分章节内容因其深入的论述,使我失去看下去的勇气,但泛泛而翻,并不影响该书本有的学术光泽与思想光芒。
或许,恰如怀特海对柏拉图的书的评价那样:他的那些尚未由过分的系统化所僵化的理智传统的遗产,使得他的著作成为永不枯竭的思想的源泉。——这应该是研究者的致力追求。
关于教育研究,我在朋友圈还有一段话,一并附在这里:近年来,地理教学论文文风渐显浮夸,用词戾气日浓,总体感觉,至少有以下三大方面:1.概念丛林:生造词汇而不加解释,看似新意,实则是一种虚无与肤浅;2.生搬硬套:把其他一些专业领域的方式方法生搬硬套到地理教学中,看似新创,实则是一种懒惰与投机;3.追求时尚:一窝蜂、急于表达,标题党,“公众号”型论文标题充斥,看似新锐,实则是一种浮躁与任性。
三
教学并非一项不复存在的艺术,但尊重它的传统已不复存在。 ——《教学勇气》转引
近期重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
世界读书日,朋友圈罗志祥以“时间管理“之能力被前女友曝光,风头盖过晒书之数。 在下午的一个交流中,我说:如果把小鲜肉当成是人生导师和社会偶像,把发明创造说成是奇技淫巧的社会,科技注定是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的。其实,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的不止是科技。
帕克-帕尔默在书中指出要关注教师心灵,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教育教学中有众多问题、疑惑甚至恐惧,这些问题、疑惑甚至恐惧来自复杂的教学,复杂的学生以及教师自我复杂的内心。而其中的根源,来自自我内心的矛盾与分裂: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状,能力与要求,个体与大众,专业与迎合……诸如此类,教师在矛盾中分裂,形成的各种恐惧,最终大都妥协与流俗——失去了专业的坚持和坚持的勇气。
所以,谁尊重教育!教育算什么!教育值得尊重吗!
但,我们需要教学勇气!
四
1924年10月,春晖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朱自清在校刊《春晖》上发表一文《教育的信仰》: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在编辑视频到眼花的间隙,翻看刘铁芳先生编辑的这本2007年的书,在重温“重温”中,我们能否祛除误解与片面,找到一种教育的进步与超越前人的努力,以及我们对教育的希望所在!
五
总之,好的老师能对教育情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教育现象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和提高成年人对生活的敏感性,让我们对生活保持一分好奇。——马克斯-范梅南 李树英《教育的情调》
对生活的好奇不是八卦。
哈特向说:“人类对视野以外的世界的普遍好奇心是所有地理学的基础。”地理学和教育学同属于古老的学科,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比如学科的“科学性“。地理老师身处两大“谜团”之中,其尴尬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向内理清认识,向外表达困惑;通过脚步的丈量来检视书中所述,胸中所学,并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张望”与“普遍好奇”。
范梅南认为,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教育,同样可以如此,也需要如此!
六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空间基础。在大规模和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决策行为又被看作是全部活动的最高层次。一个正确的计划、方案和对策,往往要从两个彼此平行的“轨道上“被载荷和运送而来。从静止的观点去考察:主要联系到区城规模、地理关系、结构形式、配置格局和分布效应等宏观的空间性质:从动态的观点去考察:主要联系到区域沿革、系统演替、过程预测、趋势判断、发展周期等连续的时间性质。这两个平行的轨道,无一不联系着现代应用地理的内核。——牛文元《现代应用地理》
牛文元先生的《现代应用地理》一书序言的第一段话就惊吓到我——恕我视野狭窄,我还没有在当下哪本地理学著作中看到如此宏观而精到的论断在——在序言一开篇就惊鸿上演。现在的一些地理学相关著作,或自得如《平安经》,或繁琐于外国翻译本,谨以此书献给……实在是味同嚼蜡。
八十年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翻看牛文元先生的书,你丝毫不会觉得这是一本写在上世纪的书。
单就一篇序言便可横扫当下,不服来战!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2 23:30 , Processed in 0.0612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