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把酒坛子还我
每年四月各地都有模拟考试,之后就没有几个老师“正经”复习的了,他们被各地模拟题、信息题、压轴题,还有什么“押题卷”、“高仿真卷”所绑架,而失去了最有效的复习。
近日偶闻芭蕉贤弟率领几个老哥们为蜀中某市文综合地理命题,遂讨要学习,芭蕉贤弟一并把“命题思路分析”和考情反馈发给我,一再说“搞难了!”
这套试题我很喜欢,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四川成都川大附中(也是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王华松老师、南充市白塔中学王志勇老师、湖北大冶程良安老师和湖南长沙熊晓东老师。原谅我不称呼他们的网名。在芭蕉贤弟的命题分析里我学到了一个词“思维链”。于是对照了刚刚结束的大连一模试题和芭蕉贤弟那套“蜀中某市二模”题,发现无论如何都是一套好题,从陌生感到区分度,但是质量上确实不如高考题。主要表现在“思维链”不够长。也就是说高考题在考查知识深度和运用灵活度方面体现“选拔功能”更高一筹。
看到模拟考试结果和芭蕉贤弟的“不想说”,孩子们如何复习才有效?这全靠教师的引导。“刷题——对答案”的课堂模式只能一个结果:“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那么如何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提升成绩呢?我以为下列三种模式比较靠谱。
① 高考题讲解——反思——归类——构建微专题模式讲。即对照六年全国新课标123卷,列出高频考点20个,选取4—5个“扎堆儿”的考点,学会与命题者对话,让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再生长”。
② 大型考试试卷——教师引导——纠错——查漏洞的课堂模式。即引导孩子将丢分的“母知识”重新回顾,利用好教科书,同时弄清每道题要考什么。上高三以来,有多少孩子能沉下心来看看教科书?这是一个滑稽。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考场一句至理名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③展示原始思维——学生评议答案——教师反思的课堂模式。即拿一套学生做完而老师没做的卷子,教师口答。学生会在你的引导下,熟悉新情景下“审题——思维——调动——观点——决断”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信心。
综上所述,“刷题——对答案”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农民意识”。他们用试题“抢占学生学习时间”也是逼不得已。因为管理上的“农民意识”,让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效的,也是可以不备课就能上的(自己抄答案讲给学生)。即使你分析透了思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不过把“思考”变成了“记忆答案”而已。
因为要参加一个研讨,思考了一些问题,不当之处尽请天下同行拍砖。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2 23:27 , Processed in 0.0645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