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已有 509 次阅读2007-8-4 20:32 |个人分类:课程改革

纲张目把握地理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作者: 曲忠厚 田孝东

  课程结构的调整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回应这种挑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书本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但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意、审美、伦理等的发展,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关注点应该在学生,而不是书本。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建构知识、发现意义。因此,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极大关注,人们对此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历次地理教学大纲的制订和颁布一样,这部地理课程标准是我国地理教育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理清纲目,认准地理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共同研究、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是我们地理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一、地理课标紧扣时代脉搏地理课程标准开门见山地提出地理课程改革的特定时代背景,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全球变化形势的要求,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球变化形势方面,地理课程标准指出,目前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地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开阔视野,追求新目标。在素质教育方面,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应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培养带知识”、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依纲(教学大纲)扣本(教科书)”,教科书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没有权力、没有机会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该教什么”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摆脱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教材不再具有唯一的正统地位,而仅仅是众多的学习资源之一。学习地理课程标准,我们应该考虑到:作为地理课程学习载体的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从内容编选范围上,要把积累、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作为编选指标,尤其是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的乡土地理,要增值、要升华。从运用范围上讲,要超越以往地理课程只限于课堂教学的观念,要扩大学生接受地理教育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关于课程性质,地理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性质和自然学科性质。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对象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既有内部的联系,又有外部联系。人们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来区分不同科学,从而准确确定了地理科学的性质。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课程性质要求我们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地理学科、地理教学的具体特点,而且要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活动,着眼于未来,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的综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初步的地理科学探究能力。

二、地理课标提出了教学的新理念,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六大基本理念,大体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构建、评价机制。  关于学习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提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一理念涉及课程变革中的“生命色彩”问题。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激活、唤起学生在复杂多变时代求生存、求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使地理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呈现出生命活力。在此基础上,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说明地理课程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树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对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命尊严的实现倾注满腔热情,把地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视为生命的对话与沟通。  关于学习方法,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虽然没有提出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但是,一改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不言而喻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提出了地理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作为地理教师,还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善于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注重自身授课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影响。  关于课程建设,地理课程标准有两条基本理念,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这两条基本理念,充分考虑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及对个人发展所展示的挑战和机遇,阐明了当代地理课程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地理课程观。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强调“地理课程要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基础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重视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社区课程资源。诚然,强调校外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忽略教科书,因为我们说的地理课本身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只有把组成课程系统的各种要素放在整体中去考虑,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各种要素应有的功能,才能保证课程的整体性优势。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地理学科纲领性文件中,如此极力强调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这也是第一次。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交往频繁,且日益发达,它是人们逐步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从中获得生存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生活要素来培养学生,作为地理教师,要有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要讲究使用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概括”方面的探究学习。这样的地理课程新概念,会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学会生存,并提高其善于交往、善于沟通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关于评价机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特别注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我们要改变教学评价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好与差,而且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的自主创新性等,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三、地理课标设计思路新颖灵活。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五条,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区域内容、学习顺序、乡土地理。整体看来,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于区域地理,“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这一设计思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无论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而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所选区域不求面面俱到,就某一区域而言可选择“标准”中若干条内容,学习时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中国地理中要用发展观点看待改革开放,所选区域的组合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以确保“内容标准”成为学生学习地理课程须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以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特点。在地理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突出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剖麻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深化。  关于学习顺序,地理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统一规定,这样处理一方面显示了要打破过去“统得过死”的局面,同时也平息了是“先教中国地理,还是先教世界地理”的长期争议。甚至对“地球与地图”的知识,要求也很灵活,可集中学习,也可分散学习。地理教师有了自主权,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这条设计思路体现了课程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它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要求学生收集身边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也许有人担心学生的研究结果会相当稚嫩,这种担心没有必要。试想,学生通过选择课题、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亲身实践,掌握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这不仅是实践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更是为将来的升学或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内容标准中,乡土地理作为四大类内容之一,郑重声明“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这将成为编写乡土地理教材、规范乡土地理教学行为、丰富乡土地理教学经验的重要保证。地理课程标准,反映的是新课程理念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国家标准,集中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理念、新取向、新举措;同时,也反映了地理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执行。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9:13 , Processed in 0.0593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