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备注:系列连载博文,今天谈最近六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解读!
(5)最近六年高考试题分析和解读。
笔者研读了最近六年的绝大多数的高考题,包含全国卷和省区自主命题卷,新课程卷和老课程卷,地理单科卷和综合卷地理部分等,现在从综合题的考查角度,以“地形(含地势)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等”为主要核心考点,谈谈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备考实战的针对性。地形要素类的高考综合题的考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型一:判断地形类型
2009年山东卷26题(25分):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09年福建卷37题(37分):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2008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题型二:识记地形区名称和空间位置
2009年北京卷36题(36分):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分)
2006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6分)
2006年全国卷二40题(60分):
(4)图8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8回答:(4分)
a为 山脉,b为 山脉;
2005年全国卷二39题(68分):
(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 高原,B属于 平原,C属于 山地。(6分)
题型三:归纳地形、地势分布特点
2010年全国课程标准卷36题(26分):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009年安徽卷33题(30分):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008年北京卷36题(36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006年全国卷二40题(60分):
c、d两段地形变化特点是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 。
题型四:描述地形地势特征
2008年四川卷36题(36分):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2007年全国卷二37题(21分):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6分)
2007年宁夏卷36题(32分):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8分)
2006年重庆卷36题(36分):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005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2005年北京卷40题(35分):
(1)读图16,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7分)
题型五:说明、分析地形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
1、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例如
2010年北京卷36题(36分):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010年福建卷37题(37分):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2009年山东卷26题(25分):
(1)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4分)
2008年四川卷36题(36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2007年全国卷一37题(19分):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3分)
2007年重庆卷39题(60分):
(2)分析图11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8分)
2007年四川卷39题(60分):
(2)图12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分)
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2010年四川卷36题(36分):
(2)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2008年全国卷二36题(36分):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2005年天津卷36题(26分):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3、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2010年重庆卷36题(36分):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2009年浙江卷36题(30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4、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2010年天津卷12题(32分):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6分)
2006年天津卷36题(26分):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4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18:17 , Processed in 0.0544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