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备注:系列连载博文,今天谈最近六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解读!这是第二部分!完整阅读请点击k12地理论坛主题贴!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68909-1-1.html
5、地形对湿地形成的影响
2010年四川卷36题(36分):
(3)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2010年浙江卷36题(3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6、地形与地质、地貌的关系
2008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题型六:说明、分析地形与其他人文要素的关系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0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010年全国卷二36题(36分)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2009年全国卷二39题(60分)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8分)
2009年北京卷36题(36分):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分)
2008年重庆卷39题(60分):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007年全国卷二37题(21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分)
2007年重庆卷36题(36分):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4分)
2006年重庆卷39题(60分):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13分)
2005年全国卷二39题(68分):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12分)
2、地形对河流航运的影响
2010年全国卷一39题(60分)(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2007年北京卷39题(28分):
(3)读图12,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10分)
3、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010年浙江卷36题(3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2007年全国卷一40题(60分):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2006年天津卷36题(26分):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8分)
2006年北京卷40题(28分):
(3)说明图18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5分)
2006年四川卷39题(60分):
(3)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0分)
4、地形对能源开发的影响
2009年重庆卷39题(60分)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6分)
2008年四川卷36题(36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
2005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5、地形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009年四川卷36题(36分):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6、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2009年四川卷39题(60分):(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2008年全国卷二39题(60分):
(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4)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
2007年宁夏卷36题(32分):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4分)
2006年全国卷二40题(60分):
c、d两段地形变化特点是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 。
7、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009年四川卷36题(36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2009年天津卷13题(26分):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9分)
2008年天津卷36题(34分):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滑坡,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4分)
2008年山东卷31题(10分):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2008年宁夏卷36题(28分):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路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006年北京卷36题(36分):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8、其他
2010年浙江卷36题(36分):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
2010年福建卷37题(37分):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衰的可能原因。(10分)
2005年全国卷一36题(36分):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2010年四川卷36题(36分):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
2009年山东卷26题(25分):
(2)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特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400米等高线。(2分)
通过对六年高考试题的梳理发现:
1、地形要素的考查能力从低级向高级递进:从记忆、识别、判读到对比、分析、说明、综合、运用等。从2005年至2010年,高考能力立意的体现总体上越加明显。
2、地形知识记忆类的问题考查的比例和分值有下降的趋势,而地形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相关的知识考查的分值加大。思维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考查增多,迁移运用能力越来越重要,模式化、套路化的应答技巧逐渐不灵。
3、那种面面俱到、稳扎稳打、平铺直叙的高三传统三轮复习方式,尤其是区域地理的旧复习模式,显然对于备战现今的高考针对性不强,重要不突出,耗时多且低效。从以上高考试题的梳理看出,我们尝试以主要核心要素,如地形进行整合,复习课教学中,参照高考考核的能力要求,关注地形记忆、识别类的问题,重点突出地形与其他要素的逻辑关联,最后落脚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既抓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大大提高了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20 05:57 , Processed in 0.0702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