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亲历真实的一线教研——示范课也是打磨出来的!(今日谈海水运动听课感悟)

热度 1已有 559 次阅读2011-3-20 16:56 |个人分类:经营课堂|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学校

淮南一中

班级

高一(8)班文科重点班

时间

2011年1月4日3节

授课教师

刘老师

科目

高一地理

课型

传统常规新课

课题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评点和建议

复习旧知:(以课堂检查提问的方式进行)

1、水循环的类型?

2、人类遇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3、水循环的环节、意义?

新知学习:

一、海水运动的类型

1、波浪(风浪、海啸)

2、潮汐

3、洋流(概念;分类两种分类标准:按性质分为寒暖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板书)

 

1、发现洋流的证明(这不是板书标题,而是听课者根据讲述内容罗列的提纲,下同)

教师活动:为了说明洋流的存在和发现,执教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一战中经典的军事案例故事:日德兰海战中鱼雷被后来人发现,这个鱼雷从荷兰辗转到加拿大后来又漂到澳大利亚。——讲完这个故事,用了一点时间,但课堂结构感觉仍很紧凑。

2、洋流模式图

执教教师讲解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

 

 

执教教师以这幅教材图左图为基础,动态的边讲解风向边画洋流箭头。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副极地海区:气旋型洋流

3)赤道逆流

4)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5)南极环流

6)地中海密度流

7)北冰洋洋流

8)北印度洋洋流

什么样的检查实效明显?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困惑的。但检查肯定有有用的。此处教师提问了2个女生,1个男生。

练习反馈:展示等温线图,在图中讲解寒流、暖流以及洋流流向等知识。

密度流通过二战经典军事案例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来讲解;执教教师手画地中海沿岸板图,漂亮、快捷。我常画的板图是这幅图:

补偿流通过洗脸的比方讲解。捞水时脸盆底部的水涌上来,比喻上升补偿流。此处执教教师说平常你们要脸都要洗脸吧,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不舒服,刺耳。底下坐的学生表情很冷淡。——讲解过快,不如画图说明或者二中刘老师的牛肉汤的比方精彩。

精彩的、有趣的、绘声绘色的故事使得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彰显了执教教师深厚的背景知识和讲演才能。这就是实践性知识发挥的功能。令人佩服哦!

 

 

 

 

这种处理我也常采用。执教教师教学的总体思路看来是采用演绎法,理论分析,推导应用。

 

 

 

 

 

 

 

 

 

 

 

 

 

 

 

 

 

 

 

 

 

 

 

 

副极地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流向是北逆南无,但是模式图中仍然是北逆南顺。故环流箭头不应该在模式图中擦除。——此处能否将模式图和实际图对照,给学生创造一个发现问题的课堂情境呢?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探究、总结不更好吗?

教师提及:我国海军研究各海域洋流运动规律。

自然地理知识需要过于系统吗?课标之外的内容需要再一一补充吗?——备注:因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当堂课没有上完。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将洋流图背熟、记牢。下课铃声响起,执教教师说了一串口号:(大意是)重要知识要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里,渗透在骨髓中!

听课九年,常感到课堂实录记录难以保持真实的原貌,应该攒钱准备工具:如录音笔、录像设备等。

总评:执教教师教材驾驭教材能力很强,课堂调控能力很棒,讲授效率高,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讲故事对于营造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调节学生的紧张心理,突出重难点等意义显著。刘铁芳在《守望教育》第一辑“行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第4篇“远离故事的教育”一文中写到:在规范、高效的知识、能力训练之余,适当地留下一点自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有可能更多地去亲近故事,触摸故事情景之中的生命脉络,给幼稚的生命织以温情的陪伴,是不是也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应有之意?长于理论分析和模式运用的自然地理教学常常令学生感觉过于严谨、理性,因而略显枯燥。自然地理教材也是远离故事的,而执教教师讲述的故事作为重要的实践性知识而令学生耳目一线,很好!

值得商榷之处:执教教师深刻钻研课标、领悟课改精神并真正贯彻执行了吗?查看本节教材对应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红色字体显示文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可把这条课标细化为两个方面:其一,运用什么地图?怎样运用(运用的前后顺序如何)?其二,何谓归纳?怎样归纳?这两个问题真正弄透了,方才能够真正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细心的高中地理教师可能不难发现:人教旧版(2003年6月第1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海水运动”中图3.31“世界洋流模式”在前,图3.3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在后。人教课标版教材(2004年5月第1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在前,而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在后。而最近修订的人教课标版教材则把模式图和表层洋流分布图前后位置对调。这种微小变化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我想可能是为了便于推进课改,便于归纳法的运用,与课程标准契合。

何谓归纳,百度查到:归纳(guī nà)的基本释义:归拢并使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大家提的意见,~起来主要就是这三点。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另外,数学中的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除去数学名词,归纳还是个逻辑学名词。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它所涉及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外部关系。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前提包含该类对象的全体,从而对该类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不完全归纳法又称简单枚举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某类事物中固有的某种属性,并且不断重复而没遇到相反的事例,从而判断出所有该类对象都有这一属性的推理方法,数学上的穷举法就是完全归结法。这部分文字来源网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881313.html
 套用数学归纳法来看,地理归纳法的主要类型是不完全归纳。比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归纳太平洋中低纬度、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和印度洋中低纬度(南印度洋),得出一般规律。之后,教师运用这种地图(这幅图来自网络大西洋和太平洋均完整呈现出来,便于观察洋流环流方向)设计思考题或者检测题,这样既能印证一般规律,又能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最后升华成洋流模式图。洋流模式图中主要呈现反气旋型和气旋型大洋环流。在盛行风与洋流流向的关系上:固定的风向能形成大洋环流(同化),季风亦能形成环流,只不过季风形成的洋流流向也有季节变化(顺应)。把文字性的规律转化成用图示来表征地理规律,地理味道充分凸显。这种思路显然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

备注:写完这些内容,发现我的想法与安徽省地理教研员的某些观点是吻合的,下面链接吴老师的一篇文章:固镇之行:看“山”观“海”议“说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d77270100n3eh.html)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zgmm 2011-3-25 00:09
右侧的文字不全,有什么办法改进呢?
“适当地留下一点自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有可能更多地去亲近故事,触摸故事情景之中的生命脉络,给幼稚的生命织以温情的陪伴,是不是也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应有之意?”——这个在事事功利露骨得见不到一点肉、教育当然不例外的当下,声音实在是轻风无力啊!你留一点闲暇,就被其他学科老师侵犯,“我退敌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07:42 , Processed in 0.1043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