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之“专题复习”思考

热度 5已有 1284 次阅读2012-4-25 00:17 |个人分类:考试研究|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专题, 高三复习, 教学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之“专题复习”思考

——兼做2012年4月13日“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3”研讨心得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题记1:他来自安徽淮南一中,他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困惑,在困惑中求教!

题记2: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写作者。

                                   ——摘自吴非《致青年教师》自序

2012年4月13日,周五晚上,我第二次正式参加“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3”(群主鲁爱华老师、秘书长张明老师)的群聊研讨。本次QQ群研讨的内容框架及话题引领(据群公告和聊天记录摘编):

观点一:如何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观点二:地理图表的分类

观点三:如何引导学生探讨各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并加以归纳

观点四:展示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
观点五:如何开展好“以图像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
观点六:教师要积累图像素材,掌握一定的图像绘图技能

       我参与了两次研讨,每次研讨都有很大收获。群里同行的一些精彩的观点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就直接吸收借鉴,同行的某些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激发了我思考探究的欲望,可以用来检视自己的日常工作。高考复习备考传统的三轮复习法在铺天盖地、蜂涌而至的套题冲击下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一轮复习是以各本教材为依据来梳理主要知识内容,目的是全面夯实知识基础。二轮复习强调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三轮复习重在综合训练和答题指导等等。近一两年根据与全国各地一些同行的交流了解到,全国各省地市的各类月考、模拟考、联考、诊断考等层出不穷、越发频繁,并且同省市各所学校的考试成绩评比、排名如火如荼。为了评比、排名,要提前加大训练、检测的频率,这样必须大量的套题,于是套题来了。套题来了,催快了一轮复习的进度,压缩了二轮复习的时间,影响了老师们的原有既定复习计划。很多教师都说一轮重知识,二轮重能力,知识与能力、方法,孰重孰轻?

思考之一:知识重于方法?

请看这道综合题(见图),这第二问: (2)降水丰沛的年份,在典型草原地区,怎么调整放牧牲畜才能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很多学生都回答:划区轮牧,围栏放牧,种植优质饲草等之类的话。多数是死记硬背,呵呵!此题参考答案:(2)适当增加牛马的放牧数量,减少绵羊、山羊、骆驼的放牧数量。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不多。这主要是因为表格不懂还是表格背后的知识储备不够?个人认为主要是表格背后的知识储备不够,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格不会阅读。
   高考复习备考的大量时间是用来积累知识储备的,传统的三轮复习法中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耗费的精力最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存量知识,想扎实有效地提升地理学科能力、形成地理观点、掌握地理方法是不可能的。学生的存量知识应该是结构化的知识,活化的知识,具有实际情景的知识,储备充足的知识,不断更新的知识。僵化的知识即使真能背掉也没有多大用处。
   高三文科生的阅读图表能力偏差与知识储备关系很密切。读图方法固然重要,没有背后扎实的知识背景储备,再精细、规范、到位的方法也难以凑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知识重于方法。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把学生必备的存量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知识体系备考阶段结束之后,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漏洞适时、适当地弥补重要主干知识。

思考之二:方法重于知识?

新课程新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这与以往的旧课程就高考有了显著的区别,“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目标,要做好高考试题,除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之外,那就最需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般来说,高考试题中直接显性体现的较少,估计这是大规模常模参照考试的纸笔测试的明显弊端吧。如果诸位同行注意查看、梳理最近十来年的全国卷和分省自主命题卷,可能会发现,即使是考查同一主干知识考点的试题,考查同一区域的典型试题,试题的情景材料呈现各异,试题考查的学科能力截然不同,有些甚至连答案都大相径庭。请看第二个例子,在这两组试题中关于造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一为高压反气旋,一为低压气旋 .

记得4月份又一次用自编的专题资料讲解天气系统问题时,复读班的一个男生当时就提出了异议。理由就是2010年全国卷Ⅱ中第2题,一样的设问它的答案是气旋。有不少学生一头雾水,以为自己对于沙尘暴的知识储备弄错了,记错了。或者个别学生认为老师讲解错误,呵呵!关于沙尘(暴)天气的成因:都有冷锋,似乎好理解。而2005年是反气旋,2010年是气旋。沙尘暴到底是哪种气压系统影响形成?知识和方法孰重孰轻?这两组试题是侧重于考查方法还是考查知识?我感觉对于方法似乎重要些,要不然从解题技巧来讲,试题无法做。我的不成熟个人观点:2005年高考北京卷似乎侧重知识考查,而2010年全国卷2注重了能力立意,即看材料解题。从学科知识角度来讲,气旋反气旋其实都能导致沙尘天气,快行冷锋和反气旋是密切关联的,即正如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解释的那样,不同天气系统或者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引发的天气现象是不同的。我们的高中文科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和残留,仍然非常严重,主干知识的真正透彻掌握,并自主内化为个人系统的活化的知识结构很少,对于此,我一直很苦恼。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孰重孰轻?这是一个基于实践的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一个普遍的每个教师都会遭遇的问题,然后它也是一个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的问题。高考复习备考中两者都不应该偏废。基于以上的叙述,我认为高考的复习备考中,图像阅读技能的培养必须与主干知识结构的积累同步、同时、一致进行。扩大的说,我感觉方法的研究不应过度、过分,不易弄得过于复杂,重点还是应该在精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介绍重要基本的方法,简而言之,方法的培养与主干知识的储备积累应该同时、同步进行。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新课程的高考复习备考中仍然会选编一些非常陈旧的老题,
(1984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而在亚洲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却分布狭窄或没有分布?试分洲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9分)。

群里同行张秘书的地理关联图的解题技法,群主鲁老师的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李老师的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和风玫瑰图的解法研究等等,都很精深、详实、透彻,很值得借鉴、推广。但仔细研究了各位同行的观点,我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读图识图的程式和步骤,不要弄得那么复杂,过于严谨和规范的程式,长久以来容易导致学生死套规则而不知变通!规则和口诀的总结,最好易记易懂、朗朗上口,并且提示适用情景!图像阅读技能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把五花八门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其中很多图像并非地理学科独有的)再汇总、罗列成一个专题,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通览最近二三十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最近两三年的高考真题,图像系统的类型已经比较稳定。从学科能力和学科特色角度来说,高考命题者不应该在图像系统方面设置过高的难度,图像系统属于试题的情景材料,情景材料提供的信息的复杂度应该与考生的学科知识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细想,这样汇编的图像系统涉及的知识体系非常凌乱,跳跃性很大,不利于学生建构稳健的认识结构。况且图像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两次专题复习其实也是很难凑效的,因为这种技能必须在平时教学中长期训练才能有所提升的。故从这些角度来说,二轮专题复习设置“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没有太大意义。
思考之三:专题应该如何设置?专题的训练题如何编制?

   笔者汇编了《历年高考备考策略精选(2003-2011年)》,通过专题复习策略的学习了解到,当今高考复习的专题主要分为知识专题和能力专题两大系统,细究不难发现,两大专题均各有利弊,总体来说,专题仍然倾向于以知识专题为主。严格意义上的能力专题在一线教学中是很难建构的,原因很多,诸如学术界对于地理学科的能力的认识没有统一,高考考核目标中的能力分类是否健全,与能力配套的试题如何选编等等均值得考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逐层递进的还是突进的?能力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还是学生自悟或自身固有的?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

我在这届的高三毕业班教学中,专题复习仍然以知识专题为主,知识体系复习积累结束之前,除非应付各类模拟考试和联考等,原则上尽量少量使用套题,这阶段应该大量使用知识小专题训练为主。知识小专题训练,自然地理应试是主体,宜选择切口小、范围不大、短小精悍的知识小专题,如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判断、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小专题。 像群友浙江的蒋程程老师的二轮专题复习课“降水的成因分析”就很值得借鉴、推广。仔细拜读了蒋程程老师的讲稿,直觉告诉我总体架构不错:从选择恰当的高考试题引入,梳理、归纳主干知识(降水成因),继而亮出原创试题印证(巩固练习,这个试题很好),最后点拨思维模式。这个总体架构相当不错,另外,切口小的小专题训练扎实和有效,避免了大而空的大专题的华而不实。人文地理侧重于考查图像阅读技能和判断技能,考虑到难度不大,图像系统比较新颖,理论知识不多,适宜搞些大些的专题,如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和布局问题专题等等。区域地理专题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于空间定位和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关注,但没有必要花太多力气,尤其对于安徽卷和其他课改省份自主命题卷。

   我们的专题复习受大量铺天盖地的套题冲击十分严重,二轮专题的进度常常被打断。虽然订购了二轮专题书籍,但无法按计划实施。我选择自编知识小专题训练卷的方式进行,舍弃大量低质量的套题。自编高考训练习题集,工作量很大,特别艰辛,还有风险。个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执教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的,并且适当承担一些风险也是应该的。眼下我们面临的实际现状是传统的三轮复习法早就名存实亡,而改成一轮到位,模拟考试为主推进了。 在知识体系复习备考和套题训练之间的知识小专题强化训练非常重要。如每年的专题复习资料上都会列出一下专题:1、空间定位专题 2、等值线专题。3、图像阅读技能专题、5、天气和气候专题、世界地理专题6、中国地理专题、7、人文地理专题、解题技巧专题等等之类。翻开工作十年来的累积下来的一轮资料和二轮资料,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的资料,我没有发现市面上的教辅资料中一轮和二轮有何本质区别,这一届,我根本不再使用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就连二轮专题中的专题练习也一并舍弃了。往届常来的那些专题,有些我删除不用不搞了,如空间定位专题;有些细化了,如天气和气候专题;有些分解了,如等值线专题,讲等温线专题,攻破气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就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如积温、水温、热量、土壤封冻解冻、气温的变化、樱花初放日期、河流结冰期等等。有些专题完全使用自己亲自创作和整合的资料,如高三综合题答题技巧(正好有相关文章发表)和选择题提升技巧等。

思考之四: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近来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感悟:基层教研活动中,分工往往会降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动地把任务分配给年轻教师的中老年教师,其专业发展也可能会停滞不前。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其实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显现的。高三复习备考中,偶尔有一些灵感闪现,捕捉灵感,并把灵感用于实际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多的使用现成教辅和别人编辑的套题有时候简直就是对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的侮辱,不利于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呵呵!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抱怨被体制“绑架”了,做什么事情不顺手都是因为“体制”。扪心自问,有时候“绑架自己”的还有我们自己本人,呵呵! 学校统一的套题训练频率偏高,套题质量偏低,与个人的复习备考规划冲突严重。由此我也想到集体备考流于形式,难以高效的原因及其集体备考自身的弊端。在某些体制和惯性思维下,个人要想做点事情,并不容易。但如果坚持的话,并不是没有可能!

    在4月13日晚上的群研讨里,最后聊到了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为什么我们(师生)越来越累?为什么学校里教研文化一潭死水、流于形式?高考复习备考模式为什么很难改变?公办学校自身及管理上的弊端的弊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同事间的合作、交流与协作。像自编高三复习备考资料和套题等常规工作,别的省市很多年前就已经走在前面了,对于内地的很多学校几乎没有可能,这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平台,呵呵!

    此文为近些日子的感悟的总结,夹带一些貌似牢骚的心里话,仅此而已,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章系作者本人原创随笔,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不得用于商业目的。若有约稿,请博客留言联系作者!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cgm202 2012-4-25 07:20
支持庆龙兄!
回复 qlzhu2003 2012-4-25 12:59
cgm202: 支持庆龙兄!
谢谢您的支持!望提出宝贵建议!
回复 王智勇 2012-4-25 14:11
自身与外界的综合让老师难有在专业上有大的发展!
回复 geonet 2012-4-25 22:11
严重同意
回复 快乐真好! 2012-4-26 16:33
向你学习!
回复 锦江渔夫 2012-5-28 21:46
  庆龙的文章太长,选了自己感兴趣的“专题”部分看了一下——呵呵……我也相信小专题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力专题的构建,难度的确是比较大的。学生能力的提升,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个人认为能力专题只能是在发现学生存在相应能力缺陷的情况下以能力专题的形式进行一些相应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学生相应的意识、掌握相应技巧或方法的目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能力专题的时候,不一定要求系统,而重在强调针对性。
回复 qlzhu2003 2012-5-28 22:29
锦江渔夫:   庆龙的文章太长,选了自己感兴趣的“专题”部分看了一下——呵呵……我也相信小专题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力专题的构建,难度的确是比较大的。学 ...
叶老师指点的很对!一线教学中有个现实的困惑和矛盾:专题的选择,尤其能力专题选择确实要考虑到针对性,但是大班额的文科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需要适当兼顾好中差生等群体,这几次层次群体的问题不尽相同;即便都是优等生,存在的问题也可能高低层次的都有,优等生也有不少犯的是低层次问题。所以,搞来搞去到最后只能搞成知识专题了。构建真正的突显能力立意的专题似乎并不容易,即便搞了,效果仿佛也难以保证。
   请叶老师再予以指正。谢谢回访!
回复 锦江渔夫 2012-5-29 22:19
qlzhu2003: 叶老师指点的很对!一线教学中有个现实的困惑和矛盾:专题的选择,尤其能力专题选择确实要考虑到针对性,但是大班额的文科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需要适当兼顾好 ...
庆龙言重了,在你面前怎敢言指点。

能力专题,效果的确难以保证,但也不至于搞成知识专题了吧。比如:特殊地理图像判读专题、统计图表判读专题、信息获取专题等,这些专题训练用题可以来自教材各个知识版块,怎会成了知识专题了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4 17:04 , Processed in 0.0780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