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由国民抵制日货、韩货 浅谈“国家”教学目标

热度 2已有 2310 次阅读2017-5-28 21:06 |个人分类:经营课堂|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国家, 教学, 日本

由国民抵制日货、韩货  浅谈“国家”教学目标

——以《日本》教学为例

                               

题记: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最近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我国民众自发抵制乐天,并继而拒绝到韩国旅游、购物,国人之爱国觉悟,令人略感欣慰。昨天,看到新浪新闻公众号发布的《漂洋过海来气你,3400余名中国游客在韩国济州岛拒下游轮,韩媒震惊》,不禁拍案叫好。这次的民众自发抵制韩货,较之历年来一轮又一轮的抵制日货运动,更显得理性、节制、文明、非暴力。回忆2012年西安反日游行中,日系车车主颅骨被砸穿,场面的血腥让人不寒而栗,这件事情造成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视频网址: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10/11/18170503_0.shtml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倡导的是开放、多元的经济贸易理念,借鉴、合作、分享、互助、共赢无疑已经成为世界大势所趋,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退避的历史脚步。然而一旦遇到危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大是大非问题时,当仁不让、积极有为,踊跃投入到抵制敌对国家商品的行动中,这不能不算是一种爱国的行为。当然,打着“爱国”的旗号,大行打、砸、抢、烧等行为,以发泄情绪,谋取一己私利,这又另当别论了。

 

经济、贸易、旅游以及爱国主义等等,这些内容与地理学科是紧密相关的,作为地理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那么我们的地理课堂做了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按照划区的方式教会学生认识外面的世界,即按照全球尺度——大洲尺度——地区尺度——国家尺度——地方尺度来学习和研究区域。世界地理人教老版教材系统性强,面面俱到,从大洲到地区,到国家,逐一学习,其中罗列出的国家包括:日本、印度、埃及、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英国、德国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涉及国家尺度,来谈初中世界地理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牵扯范围太广,故下文仅仅重点谈教学目标的设定这个问题。

 

这些国家散布在各大洲,与我国的关联程度和友好程度均有差异,这些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色。李宗录老师在《区域地理复习的尺度思想》一文中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按照工业发展的类型,划分为五大类,主要包括:①资源型工业化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②加工贸易型工业化国家,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③新兴工业化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④工业薄弱但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埃及等。⑤工业起步型国家,例如亚非拉的其他一些国家。

 

初中新课标虽然没有硬性规定所学国家,但课标精神总归要通过教材来落实,通览几个版本初中新教材,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那几个“老牌”的国家,所有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日本”这一课,甚至把“日本”设置在“国家”部分中的第一个国家,显然更加印证了“日本”教学的重要性,即“日本”的教学具有范例价值。

 

不管是课改之前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还是新课改之后的三维目标,抑或是未来的核心素养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初中区域地理是高中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的“载体”。在高考复习中,“日本”是地理复习中常常被引用的典型区域,比如与中国对比,日本是海洋性季风气候;日本多火山地震,伤亡却较少;资源匮乏的小岛国,经济大强国,开放发达的贸易;人口问题,日本是高龄少子化突出等等。在高考试题中也时有出现,比如2009年高考上海单科卷第十二题综合分析题,试题呈现日本河流图文资料,考查日本河流特征、航运价值、水资源、河流补给、流域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如果“国家”的教学目标,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强化,哪怕考试取得了再优异的成绩,也是有遗憾的,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没有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国家部分”教学的终极目标,借用魏源在1842年问世的《海国图志》中的话,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纵观历史来看,仅有“长技”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是兵家孙子说的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初中地理2011版新课标“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样写到:

……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理念下,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代公民应该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两条吃透了,“国家”教学的终极目标就很清晰了。为什么非得选择“日本”这个国家呢?我相信,大家能想出很多理由,比如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教育、贸易等领域先进;日本曾经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我们必须正视、了解;甚至还会说日本很美丽,以后旅游值得一游……李乔在其《今古咫尺间》一书中的《鲁迅先生的忠告》一篇文章里谈到: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杂以“西”,杂以“中”,向西方学习,向中国学习,先脱愚入唐,再脱亚入欧,结果强健了日本的肌体,小小岛国成了世界强国。日本从古至今,特别崇尚“拿来主义”文化,并且是有选择的“拿来主义”,文章中举例说,从遣唐使开始,日本人不知学去了我国多少好东西,但就是不学凌迟、太监和缠足这些丑陋的中国文化。美国投它两颗原子弹,但美国的好东西,它照拿不误。

 

不得不说,日本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鲁迅先生对待日本的态度是抵抗其侵略,学习其优长,即抗日、学日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虽然没有像日本一样,但也一样面临一些纠纷和利益冲突的问题。正如丘吉尔铁幕演说中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哪怕看起来友好互助的俄罗斯,对中国也是长期虎视眈眈。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学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很好的完成了“抗日”的宣传,可以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我们的地理教师也自觉接手了宣传的任务。我在十五年的教学中,面对近4000名学生,向来也是力挺抗日的。“抗日”、“反日”情绪过度宣泄或者方式不恰当的话,有时候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导致对于日本的特色和优点的学习和认识不够到位。或者可能会无意中煽动了原本就有愤青情绪的学生。甚至还可能会触发一些“哈日”学生的抵触情绪。

 

记得有一届高二文科班复习区域地理时,一天,学到日本这一节时,我旗帜鲜明的亮出了我一贯的“反日”观点,课堂上群情激愤,进而掌声雷动。然而到了晚上,我收到了一名“哈日”女生的短信,短信中提及日本是如何如何的美丽,日本的工业产品是如何如何的质量好,日本人是如何如何的文明、礼貌等等。之后的几天,我与这位女生连续进行了几天的争辩,我从日本对中国造成的罪恶以及拒不认错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强力的驳斥。好几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当时我只是给这个女生短暂强化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以及点明南京大屠杀的耻辱,应该说还是说教为主,可能根本没有改变她“哈日”的观点。

 

愤青多爱国,“哈日”可耻吗?

 

理性的把控个人的情绪,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坦诚地说,日本有太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这里聊举几例。比如地震灾害,日本发生的频率更高,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中国少,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这说明日本在灾害预防、抗震救灾等方面的确有值得中国借鉴的优点。日本自然环境优美,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高,却还从外国进口木材。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奔溃,却非常重视教育。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匮乏,却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就是鲜明的例子。日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值得肯定。……我没有去过日本,去过日本的教师可能还会举出一些例子。

 

教师有时候很矛盾,或者说不得不矛盾。如果摒弃现实中的灰暗、不足的一面,盲目地去鼓吹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如何好的话,这将导致与学生的所见所闻不符合,致使学生会产生困惑。如果教师讲述现实,可能又会造成对学生带来的负能量较多,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记得十年前,有一次在老家听一节初中地理课,课题刚好是《日本》,上课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估计该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他在课堂上补充了这样一个表格。

 

 

    项目  国家

中国

日本

备注

面积

960

37.8

25

人口

13亿

1.3亿

10

GDP

1.4万亿

4.3万亿

3

银行坏账

28.78

5

 

教育投入

2.11

5.5

 

人均GDP

1080

33077

31

行政管理投入

19.03

2.38

 

……

……

……

……

 

教师讲到“日本教育发达,政府管理等方面”时联系中国实际,开始表述,饱含义愤地谈起诸如改革山穷水尽,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腐败,银行的坏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投入占GDP不足百分之二等等。课后向该老师请教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位老教师平时喜欢上网、阅读报刊和杂志,经常留意搜集整理政治新闻,热点事件和敏感话题等相关资料。他的渊博知识和学者气息可能和自己当年史地专业毕业(大专)有关,地理课上特别喜欢讲历史故事。该教师自述喜欢在地理课中渗透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思想,关于主权、人权的故事、案例等讲得很多;重视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宝贵的财富,可惜总让人觉得遗憾,这样的课,总体感觉缺失了“地理”味道。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地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不同。全方位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特色和优点,借鉴、吸收、融合、创新,从而给我国及国内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国家”部分的教学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此。

 

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地理的角度,如果既树立了国人自信,又巧妙吸取了外国精华,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附录:推荐两篇我喜欢的教研随笔。

路国春老师的新浪博文:

闲话国家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日本为例(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1b6fd0102wer9.html

 

唱衰日本,不要太傻太天真(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1b6fd0102wel5.html

 

                                               2017314星期二

 更多教研随笔,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者长按自动识别二维码,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浏览!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渝-李丽欣 2017-5-28 23:27
深刻
回复 庆龙梦幻之地 2017-5-29 15:23
渝-李丽欣: 深刻
谢谢鼓励!
回复 geonet 2017-5-29 19:19
还是那样潇潇洒洒。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2 19:02 , Processed in 0.0633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