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最后一个周末去听了地理爱好者王威老师的讲座《重庆筑城简史》,是抱着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重庆的心态去的,然而听讲座才发现自己对王老师所讲的内容知道的并不多,几乎于空白。于是,靠着仅存的记忆回来问了度娘,查阅了《重庆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做了如下的整理和一点经历的感想。
一、重庆名字的变迁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郭沫若先生有诗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结合王威老师讲座内容摘录于百度资料)
二、重庆筑城
公园前316年,秦灭巴后,秦军统帅张仪开始建筑江州城,即今天的重庆(古人以水中居住的地方称为州,重庆位于两江汇合处,形如半岛,故称江州)。张仪所筑城市大致位于今嘉陵江北岸江北嘴一带,这便是重庆作为川江封建政治经济中心的开始,此城建成后,为历代治所之地,至清代也很少改变。据资料显示,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除嘉陵江北岸江州城外,在今天江北区刘家台、相国寺、市中区两江半岛、南岸区涂山脚下一带街市村庄密布。到蜀汉时期,江州城得到蜀都护李严的扩建,更为大城,周围16公里,其范围约今天的观音岩至上清寺一带,称为大城或北城(区别于张仪所筑小城或南城)。大城小城的建设为今天的主城区格局奠定了基础。 (摘录于《重庆地理》)
三、重庆——我的家乡
真正体会到“家乡”这个词的含义是一个人去东北旅行。离开的时候,眼看一山一山的退去,又惦念着即将到达的大平原——以前从未见识过,所以心里的想法是赶快离开吧,我要见识不一样的天地。旅途中最开始看到一点坦途和冬季枯萎的枝干肃杀的天,表情是惊喜和惊叹,终于离开了啊,外面的世界才更大。可是在大平原呆了两天,适应了一望无际和灰白一片的视觉环境,就觉得有点失落了,我想念我小山重叠的城了,以前觉得重重的山把城市围起来是一种禁锢,现在才觉得那是诗意——这不正好体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吗?而且也更能欣赏重庆冬季碧青的色彩——那就是生机啊,是秋冬过尽春风来的讯息。
按照计划去了想去的地方打道回府的时候内心开始雀跃,终于要回去了啊,大平原才是我要逃离的地方,以至于终于看到了山,回到了重庆地界,迎见冬季久违的阳光,内心居然无比踏实和满足,这一刻是真的找到了归属感,理解了家乡的意义。我清楚地知道从此以后,重庆就是我最终的归宿,不管走到哪里,最终都会回归。
作为重庆人,了解到它有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今天重庆的发展,也是十分自豪和惊叹的,期待它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1.重庆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图2.重庆地区高程图2.重庆地区高程图
图3.重庆市行政区划图(其中江津、合川、永川、南川于2006年由市改区)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0 , Processed in 0.063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