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困惑,在转变之间
已有 1205 次阅读2020-3-23 14:58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当今每个学科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价值。2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赫特纳教授强调国民地理教育极为重要。袁书琪教授在多次会议中提到政治地理学的重要性,告诫要先做地理学者,再做地理教师。
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地理学专业的粉丝,我自然是热爱和相信其价值的,但有时候真的也有不自信的时候,“地理:到底有用在哪?”我的印象,在古代,地理知识和新大陆很多时候是通过贸易旅行、宗教传教、探险考察、战争等方式发现和传播,在社会中更像是辅助学科,虽贵为科学之母,它门下的很多子学科相继独立,比如植物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后来德国“大土豪”洪堡建立科学的地理学,地理学慢慢的也从定性走向定量研究,步入科学的殿堂(由于地理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学科(这其实恰恰保证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加之“旧高考体系”中地理属于文科,所以地理一直被人误解为文科,其实在大学的学科体系中,地理学院属于理科院系,教授们主要申请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所在的专业: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全部招理科生)。当今地理学的价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大上的国家T形发展战略规划(沿海+长江经济带)、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全国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个地区类型)、城市群建设(城市职能分工和搭配)等,但正如战争一样,枪声一响,计划至少作废一般。理论和实践总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些离我还比较远,我自己学完地理最多的感受就是去旅行和考察的时候,会比较好的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去解读和解释区域,除此,似乎没别的了。那地理学的价值到底在哪呢?我困惑过。但最近两个事情帮我解惑了。
昨晚,做了8个全国卷高考选择题,看完教育部的命题意图解析,居然花了整整2个小时。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做题,原本都会做的题目,在看完解析后,我居然疑问更多了,原来命题人的考察意图“站位如此高”、“立德树人”价值立意如此明确。不看这些资料,一般老师真不知道。(建议每个省份多出些命题意图解析,不然你不说,谁能猜透你的心思呢)
前几日,一道浙江学考题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河北保定的服务职能为什么变多?今早,才想起这是我同学的博士论文啊,他给了一份新闻资料,北京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至保定“白沟”,(动物园!还能批发?我懵了,一查原来只是名字,其实是服装批发),新闻以最通俗的语言的介绍了选址“白沟”的原因。我突然感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啊。我突然顿悟,有时候地理学站位很高,有时候地理学就是生活,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去发现和解释。
我慢慢理解了高人们的行为,我的师父特级教师周红星老师曾让我们收集“每日新闻”,让地理生活化。我的导师袁书琪教授说先做地理学者,是要有足够高的站位意识、足够丰富地理知识和能力储备,这样才能教好书。我的老师林岚教授说要有大格局,要有传承和团队意识,不能独霸,这才能走的远。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都一样,慢慢顿悟吧。我很认可我老师们的观点,地理即生活,要有大格局,相信团队的力量,相信研究的力量,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