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从中国游客抢购日本大米但却爆出日本大米实则产自中国这一消息是否属实引入课题。
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从自然中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中的劳动力、技术两角度分析中日的差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农作物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最后以为中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作为结束拓展所学,升华情感。
案例2:褶皱山
展示几幅褶皱山图片思考这是如何形成的?通过问题引入,首先对沉积岩层的形成过程由老到新进行说明,然后通过模拟动画“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下。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
开展小实验:用几本课本模拟岩层,受力弯曲后呈现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对照现实图片发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通过模拟演示解释。
开展小实验:将一只木筷子向下折使其拱起,请学生观察哪里最容易出现毛刺?将一块海绵向下弯曲观察哪块部位最紧实?
得出实验结论: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反而成谷底,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而成山岭。
最后通过表格形式请学生对褶皱山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如果单从表面形态无法准确辨别是否是背斜还是向斜,那有什么更为可靠地方法吗?请学生进行思考。
案例3:大气受热过程
从 “海拔越高的地方离太阳越近温度应该越高和登山越往高处走温度越低两个矛盾点出发”引入本节。
通过绘图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分解说明。第一步,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削弱作用,基本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辐射主要被地面吸收。第二步,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向外辐射过程中经过大气层绝大部分被吸收,所以大气受热。第三步,大气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简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列举生活现象请学生尝试解释:①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②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上述选取了必修一自然地理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作为微课选题,在必修二人文地理中有关城市化进程、工业区位选择、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环境等问题和必修三区域地理中也有很多适合进行微课制作的选题,在今后实践中将不断进行更多的探索。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10:21 , Processed in 0.0869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