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理基本知识的传授前提是注重知识的储备和学科思维的构建
基础知识的储备是文科学生前期的知识积淀,学科思维的构建是文科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材料性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分段思维的运用。这类问题要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明确地理事物的定性分布规律。采取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式的描述形式。试题设置中题目答案的获取,需要仔细捕捉材料中的地理信息,结合背景材料中的地理环境特征,经过缜密的思维判读才能够得出结论。体现试题命制考查学生捕捉信息,推测过程,分析原理,形成认知的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
【例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右图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710年的气候变化。根据材料推断伊犁河谷地区3710年前至今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
试题解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是根据材料二,对伊犁河谷地的气候进行推断。材料二明确提出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说明气候变化跟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关系比较密切。气候湿润时,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植物体内有机碳和氧化铁的含量比较多;气候干旱时,植物生长凋零,植物体内有机碳和氧化铁的含量比较少。材料所给图示中,明确标注虚线为土壤有机碳和氧化铁的平均值。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平均值在距今3170年、距今1500年、距今500年到至今三个阶段出现变化差异,必须进行分阶段表述,而且变化明显,必须采用总分形式进行描述。距今3170年到距今1500年这一时间段,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的平均数值减小,说明气候变干,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植物体内有机质储存减少,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变低;距今1500年到距今500年这一时间段,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的平均数值增加,说明气候变得比较湿润,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植物体内有机质储存增多,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增加;距今500年到距今这一时间段,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的平均数值又趋向减小,说明气候趋向变干,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植物体内有机质储存减少,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变低。试题解析具体表述为:干湿变化复杂(总体描述);距今3710年至1500年期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少(分段描述);距今1500年至500年期间降水较为丰沛,为近4000年来最为湿润时期(分段描述);距今500年以来,气候迅速呈变干趋势(分段描述)
二、学生思维深度提升的核心是知识脉络的梳理和知识框架的构建?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核心是进行主干知识的迁移和重组,形成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在进行题目解答时,要注意题目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信息进行梳理,甄别自己的知识框架和题目设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比较,完成题目解答。比较时,一要注意比较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解决题目中“问什么”和“答什么”的问题;二要注意比较要求,审准题意要求找到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及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解决答题思路是否清晰的问题;三要注意比较考点,审清楚命题人的考察意图,避免跑题,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四要注意比较角度,审准题目是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出现无谓的失分情况。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或高于35℃都不利于其生长。在我国,烤烟一般3、4月为育苗期。5--8月为生长期。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区分布图”和“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说出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
2、描述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主要变化特点。
试题解析:题目(1)设置范围限定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上,问题设置体现在土壤和气候两个方面。根据图名和图例观察可知,烤烟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以酸性、微酸性土壤为主;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烤烟生长的气候条件在育苗期和生长期。育苗期需气温(≥l00℃)温暖;生长期水热需求量大。题目(2)需要通过对题目中柱状图的变化,考察比较法在地理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据图可以得出结论,全国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种植大省中的云南、四川、湖南等省,面积有所增加;云南增长最快;河南、贵州、黑龙江等省补植面积减少明显;小规模种植省区,除福建省外,面积均有所减少。三、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对新材料、新情境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的高考试题设置中,试题命制刻意加大了对学生应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试题的设置刻意体现新材料、新背景、新事物、新角度,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深入分析命题人设置的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试题命制考查“能力立意”、“现实生活立意”和“命题考查意图”的命题特点。让学生学会力争在材料所给的限定范围内,通过所学知识,阅读材料,捕捉信息,寻找中心词,分析问题,培养在限定时间内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橡胶树在20℃至30℃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枝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大约25-30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 2-4月,8-10月为淡季,每年5-7月,11月到翌年1月为旺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
1、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读图和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前后气候的变化。
问题解析:题目(1) 中,主要考查原始森林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可知,森林被砍伐,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几率减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地表径流增大,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易发生干旱和洪灾害 ;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遭到破坏甚至灭绝,多样性减少,生态脆弱;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 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题目(2) 中, 需要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进行试题解答。种植前:原始雨林覆盖,雨林长得高大茂盛,有不同群落不同层次,大气环流稳定,蒸腾旺盛,空气湿度大,多浓雾,气候湿润。 种植后:橡胶林替代了原始雨林,树种单一稀疏,不利于雾的形成,没有雾罩着,太阳直接照射地面,水分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气温较差变大。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1 , Processed in 0.0610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