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学生的课堂——“模拟法庭”
设计初衷
这一节课是高中地理选修6最后一章的一节内容,课标要求“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重点在于学生对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中起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于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模拟法庭”,借此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通过活动认识到法律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学们也表示对模拟法庭很感兴趣,我觉得既然是有意义的活动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展示、去感知。
“模拟法庭”看似只是一个并不复杂的短剧,然而,设计这样的活动需要广泛参考大量的与专业不相干的法律材料,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材料和写剧本,而关于法庭审判的流程我又一无所知,怎么办,真着急!于是,我想到了学法律的高中同学,我请她帮我写了一份详细的法庭审判流程,但是,剧本怎么写呢?不但要符合法庭专业用语还要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挂钩,苦思冥想,两个我在斗争——“放弃吧,或许并没有多大意义,那么为难自己干嘛,随便讲一节算了,反正这节课也没什么可讲的。”“不能放弃,不去尝试怎么知道没有意义呢,就算结果差强人意,那你也尝试去做了,突破自己了,否则你永远局限在那么小的格局里,做井底之蛙。”最终,在一点一点的艰难前进中,后我战胜了前我,我完成了“模拟法庭”剧本的设计。
利用晚自习前两分钟我在班里征集演员: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被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适当解释了一下每一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积极要求参演,我指定了几个角色后,最后剩下公诉人角色,有三四个人纷纷举手表示想当公诉人,而这几个人平时又表现很好,我一时拿不定主意,灵机一动我说,让官儿最大的审判长来决定吧,审判长是班长,她从举手的同学里选了前任班长也是我的科代表,我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曾经有过过节,没想到班长这么大气,选了曾经的对头,我很吃惊同时也很欣慰班长能不计前嫌任人唯贤,我想如果能借此机会化解矛盾缓和关系岂不更好?于是我立马答应了。庭审参与人员找到了,利用课间时间排练了一下,万事俱备只待明日!
课堂效果
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参与“模拟法庭”的六位同学,倾情奉献、投入表演、惟妙惟肖,让台下的同学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凝神思索,表演过程中我在旁边操作多媒体PPT呈现出不同的背景配合演员们的表演。模拟法庭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表演高度赞赏,并从中提出两个问题以做反馈和总结——“村民李某为什么会收购贩卖野生动物?”“一方面,他文化程度低不知道白鹤、天鹅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些野生动物既不属于检察院也不是某个人私有,所以他贩卖野生动物赚点钱花维持生计是合情合理的。”最后,我总结道:从“模拟法庭”中,我们能认识到加强每个人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呢?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侥幸心理尤其突出。第一,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第二,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问题反思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吗?我曾这样问过自己。后来仔细思考,究其原因是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问题太难,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提出问题,要仔细斟酌:对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限制性条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围;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问题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想到学生在问题的理解上速度要比教师慢得多,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较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思考问题;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描述一地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分析某地的地理位置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角度分析,等等。
课堂一开始的案例探究“公产的悲剧”中,为了说明草场上的牧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增加奶牛数量的恶性循环,我运用数字计算了两轮就停止开始提问了,课后师父郭老师给我指点了一下,建议可以再往下算一轮,这个恶性循环的道理就呈现得很透彻了,跟师傅讨论后发现确实效果更好。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政府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双重身份,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吹黑哨”的问题,师父建议我可以结合现实生活适当对这个问题拓展一下。在另外一个班讲时我按照师父的建议改进了一下,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效果更好一些。
(2)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但决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应充分发挥其课堂讨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在实际的地理课堂讨论中,虽然看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但有的学生却只是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或是争论与问题关系不密切的话题等。交流讨论结果时,或者一个组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全班只有二、三个组有学生举手等等。像这样课堂讨论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究竟如何使课堂讨论获得收效呢?我认为,首先确定好讨论小组及组长,可根据座位形成自然小组,可根据兴趣爱好组成小组等,由组员推荐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使讨论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其次,教给学生参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决不能把问题交给学生后不闻不问,要参与小组讨论,给以指导、提示。当学生从讨论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效益和快乐后,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讨论。再次,讨论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后,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参与讨论、交流、整和意见与观点。
关于课堂讨论结果反馈的方法,我适当做了一下改进,不再仅仅是学生举手说,而是让每组派代表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解决鼓励半天没人举手说的尴尬,写在黑板上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斟酌措辞的缓冲时间,学生也更愿意积极反馈;第二,写出来在黑板上,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不仅调动学生的听觉还调动视觉,更容易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同时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性;第三,采用现场打分机制,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的潜力。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写出来比说出来要花费多一倍的时间,所以就需要教师控制好课堂时间,学生写完之后,一定要留出时间讲解点评打分,否则学生的劳动成果被忽略了,会影响下次的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教材文字叙述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为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今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教师不需要担心学生的能力。可有时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不自觉地反复提示、讲解,生怕学生不明白。这样就会感觉教学时间紧张,甚至有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无法进行,更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提示,只需提示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讲解。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体现教师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充电”,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教学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研究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我的地理课堂终会向我目标中的学生的乐园无限趋近。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0:16 , Processed in 0.0720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