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牛岩岩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208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个人感悟

已有 296 次阅读2020-4-27 14:23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最近两天抽空又把疫情期间北斗地理和中地参联合举办的公益讲座中龙泉老师和吴儒敏老师的讲座回看了一遍。说实话,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浅薄,还是自己这么多年在教学上只是空长了教龄,没有深入细致地钻研过教学,龙老师和吴老师的讲座,我在之前的一遍中并没有领悟到讲座的精髓,不是老师们讲的不好,是我深知自己这些年对教学一直是一种天马行空的状态,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似是而非,不求甚解。所以导致我面对学术性较强的问题时,我就像是一个外行人。再回看时,我不敢保证自己领悟到了两位专家讲座的精髓,但似乎在头脑中关于地理教学有了一丝不甚明朗的方向感。之所以说是不甚明朗,我想大抵还是因为自己这许多年在工作上的不钻研所导致的,以至于时至今日想要提笔写一篇课后记时,用到的只能是平铺直叙的大白话,完全用不了专业性的语言,为此,我深感惭愧,但越是如此,我觉得我就更应该多记、多思、多学,这样才能可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专业性的语言文字。

   吴老师的讲座是针对2020年的高考,题目是《基于地理学科思想的复习教学》,由于已走下高中讲台多年,更是远离高三教学有六年之久,所以关于高考的感想和感悟我无从发挥,但是落地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我觉得也是极有帮助的。首先,单就题目“地理学科思想”,吴老师举例在物理学中,提到“苹果”,大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牛顿,想到力学,这就是学科思想。如果同样把“苹果”放到地理学科中,你的头脑中能想到什么?那一瞬间真把我问住了,转瞬想了一下是气候,因为苹果属于暖温带的水果,但是吴老师给出了更为精准的,更具地理特色的答案——区域。事例举到这一层,我明白了吴老师所讲的“地理学科思想”大概也就要求我们地理人应当有“地理脑”和“地理心”,我想“地理脑”意思是说地表所发生的事物现象和规律,我们最好都要从地理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而对于“地理心”我的理解是作为地地理人,我们应有心从地理的角度去收集问题,整理材料。接着,在讲座中吴老师又提到关于苹果这一问题并非在高中农业课题中才出现,在最早的初中地理教材就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它所强调的不是农业类型而是地理的区域差异,正是因为有了区域差异,才有了区域内各要素间的差异。进而吴老师又提到了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的区域地理正是为高中的学习所打基础,因此任教高中学科的老师不能脱离了初中地理而进行教学,这个观点让我警醒,吴老师虽没有具体再去强调,高中老师熟悉初中教材会有哪些好处,但是作为我来说,这些年的初中地理教学我并未从思想上重视初中地理教学,觉得知识过于浅显,转来转去,讲来讲去,也就是哪些固定的知识点,想着自己任教高中多年,还能驾驭不了这样的知识点。所以,在这两年的教学中,一是自己思想的不重视,二是外界思想的不重视(学校现在让我带七年级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上一直疏于钻研,一直在啃着过往积累不多的知识底子。由于做不到知识的深耕自然形成不了地理学科思想,更无法建构地理的格局。这似乎也是一个连锁反应,也应验了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上的不耕耘自然也就难以做到教学效果上的收获。以至于我目前的地理课堂是沉闷的,没有生气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不出思想的火花。我只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着知识,却忽略了自己目前面对的是一帮初一的孩子,平均年龄也就13岁左右。回想着这些年也希望自己在专业上能够有所精进,也加了不少的群,关注了许多的公众号,现在才发现,别人的思想是别人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而我只是借助于前人的经验,从没有静心沉思过自己该如何设计一节课,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也得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考之上。我想这份见解和思考也许就是吴老师所讲的“地理学科思想”。

在听完这场讲座后,我觉得想要形成根植于头脑中的地理学科思想,得在于平日的积累,不能再局限于从前一些知识层面,除了对教材本身以及课标的深入挖掘之外,也应当多去阅读一些地理相关的杂志与文献以此建构地理格局,在去积累的同时应当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该想,地理教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换做以前,我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作为老师能教什么?当然是教知识!知识的源泉从哪里来?当然是课本中来!但是,最近几日,我在经历了网课的录制以及反复听了两场公益讲座后,彻底地意识到自己有多浅薄。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知识的源泉并非只是来源于课本,来源于你刷了多少题,而是在你研读教材的背后有没有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理的系统,有没有深入思考过教材每一章节的设置背后有怎样的用意…….说实话之前的每一节课只知道掂着课本就去上课了,对教材的设置从来没进行过深思,比如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课程的设置是: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七章《了解地区》,第八章《走进国家》。课本为什么是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的设置?这样设置的用意何在?很显然,之前只知道照本宣科地照教材讲,虽然带高中数年,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区域的空间的尺度划分,我一脸的茫然,从未在每一节课前去深入细致的研究过课标,所以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区域划分应当先考虑尺度的大小,再去分析区域;不同尺度的区域,所分析的要素以及考虑的问题点是不相同的。然而这一些教学多年的我从未思考过。所以,以至于到了今天,我有的知识素养仅限于课本教材,甚至是非常的浅薄,根本经不起问题的反复推敲 ,实在愧为一名地理人,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看着自己教了很多年的地理,却没有深入细致的思考,所以,过往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我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只是短暂的。

今日就着两位专家的讲座,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感悟,更多的是基于讲座以及前段我在录网课制时对自己过往多年工作的反思。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我而言,既想成长就必须摆脱过去的工作中那些不利于成长进步的坏习惯、坏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一章一节内容,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课,而不是秉承着“拿来主义”直接抄教参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课后的反思一定要落到实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3 21:53 , Processed in 0.0720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