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NickYan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258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习、反思、提升

已有 331 次阅读2017-6-19 01:06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优质课, 研讨, 成长


带着学习与好奇的心,有幸去到贺州。初出茅庐的新手,大学时代的知识与经历只是简单基础,一线的实际教学经验少,特别是在必修一自然地理——高中阶段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学得比较辛苦的部分,能够有机会现场观摩全广西的优秀前辈展示的地理优质课比赛,受益匪浅。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本次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中,总共8名选手,来自广西各地市,有5位选手在课堂的开始时,结合课标标准,直接点明,或在情境导入、提问导入等方式之后,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如来自北海中学的庞老师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这节课中,首先采取情境导入,展示“马纬度”这一学生相对好奇的未知的现象,并提问为原因,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之后,点明本节课所要的教学目的,开始整节课的教学。有了具体的方向,学习动机也就更加明确,引导着学生在一开始时,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有所了解,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可以更加有效率地集中注意力。

反观自己,大学时代所学习的地理教学论、教师技能等课程中,已经系统地学习和练过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而目前在一线的教学里,还没有很灵活地结合课程内容,采取更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更多是采取复习导入、课外情境导入、知识结构展示导入,目前见识到的点明教学目的方式导入、多种方式合一的导入,还相对较少。

2、理清概念,以巧妙方法实现重难点突破

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而对于观念而言,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需要细化到每个概念、知识点作为基础。来自梧州二中的杨老师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最开始对地震、滑坡、干旱、风暴潮等灾害进行确切分类时,我还有点点不以为然,这个不是看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分类吗?然后再仔细听下去,发现不把概念说清楚,自然不好理解灾害的产生原因与影响,特别是在分类的基础之上,如干旱、洪涝、寒潮、暴雨等气象灾害,都与大气中的含水量有关。自己在学校听科组长讲课时也特别强调概念的界定、以概念为基础讲成因,如热力环流,就抓住“近地面”、“冷热不均”来讲,课余辅导学生时也发现,有些学生会以近地面高低压的成因,硬套推导得高空的高压是受热膨胀、低压是遇冷凝结而成。

3、倡导参与式、合作式、生成式学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式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全区的优质课比赛,自然是代表着全广西地理教育界的优秀水准,如东兰县高级中学的莫老师,在讲授《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首先展示东兰高中的学生自制的介绍东兰地形及影响的视频,吸引贺州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当中,然后莫老师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导学案,明确聚落的概念、分类、影响,自己消化一部分之后,再以Google earth卫星图展示贺州的地形图,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区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因为距离贺州学生的生活情境很近,讨论氛围较好,然后再分组汇报相应的结果。

又如贺州高级中学的何老师,在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时,这是必修三的内容,虽然模糊了课程目标,停留在必修二分析农业区位的层面,偏重于区位分析,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把握农业生产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此部带过很快,但引导学生区位分析的部分,确实讲得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各类自然、社会因素资料图,一步步分析、归纳出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因素需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因素需考虑市场、政策、科技、工业基础、交通、劳动力等,然后再以此方法应用到美国农业带的分析中去。因为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得出来的方法,并再一次实际应用,而不是硬生生传递出来的知识,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高,读图、信息提取、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锻炼。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像莫老师那般精心准备视频、导学案、卫星图、小组讨论并汇报等内容与形式于每一节课,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但值得去追求。高中的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拿高分考个好大学,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发展相应的信息提取、逻辑分析能力,收获不会小,因为地理知识会在学考、高考后忘掉,只留下点滴印象,但合作、探究、分析的能力却可以陪伴学生一直走下去。

4、乡土地理融入实际课堂教学

地理学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在此基础上倡导人地关系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的学科特点。因为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覆盖面广,不可能直接在教室内进行直接观察与演示;因为区域性,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又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日常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意义与知识结构。因而就地取材,以现有周围环境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入于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可以是来源于自己周围环境的真实例子,进而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课本原理分析自己面对的实际生活环境,更易于接受,锻炼分析能力,增进对家乡、区域的认识。

如上文所提及的莫老师,在贺州比赛,首先展示了自己家乡东兰县城的地貌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并以贺州市卫星图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并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结果之上给出贺州城区布局、发展的建议,现场气氛比较热烈,有学生还很自然、直接地说到“这是我家附近啊”,有种意外的惊喜之感。又如梧州二中的杨老师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直接以贺州市可能面临的洪涝灾害来分组讨论,分析涉及到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可能危害、防治措施。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日常生活又以学科视角去看待、分析,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一直强调的方面,学以致用得到体现。

回想自己的学生生涯,当老师讲课外内容、个人经历与想法,而不只是单纯课本知识,特别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时,偶尔疲倦的状态立马精神起来。现在自己走上讲台,也会结合上述教学理念及实际教学内容,以周围的现实例子来补充、或者展开,如在讲气压带风带性质时直接以学生经历过的晴朗、无云、闷热天气讲副高下沉气流的性质,如讲冷锋时直接以前几天百色遇冷降温又下雨为例,学生反馈——老师啊以后天气预报就靠你了,兴趣盎然;如在讲农业区位因素时直接以百色比较出名的芒果种植,讲涉及到的地形、气候、市场等因素。但要达到上述老师的直接以本地区地理事实为例深入分析,还需要下好一番功夫: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材料的挖掘、信息的提取、课堂引导与把握。

                                               2016年11月8日

(未完待续……要整理的还有好多,可惜资料遗失不少,翻遍了各个盘,只剩这么点,一步步做起来吧。)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8 21:22 , Processed in 0.0566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