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管窥1: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

热度 1已有 569 次阅读2019-1-7 13:05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这是一个太大的课题,所以不得不是管中窥豹的。先大约说说我读我思。
1.段义孚现象
    也许现实并没有出现特别的段义孚现象,但是作为历史中的现象,客观是存在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吾鄙寡闻,华裔地理学家中影响和地位能超段的估计不多(不要说段研究的不是地理不是地理学家,或者中国根本就没有地理学家,竺可桢是气象学家,李四光是真真正正的地质学家。黄秉维称为区域地理学家也许比较合适,而“盘点中国当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学家”尚无吴传钧),而人文领域其作品之多涉猎之广绝对无出其右。而其学说在大陆之受冷落,奇怪也不奇怪。
2.段义孚在大陆的传播
①大陆对段义孚的最早介绍:大陆人文地理学建设的倡导者之一李旭旦1983年2月将段义孚的名作  “人文主义地理   学”译为中文,并在南京师范大学 (时为南京师范学院) 铅印出来,未能造成实际影响。
④2002年 《读书》2002.11 唐晓峰发表《还地理一份人情》,《中华读书报》2002.12.25刊登一组文章:唐晓峰      《段义孚:当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旗手》周尚意《他是谁?——眼中的段义孚》朱阿兴《我的同事段义孚》(http://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List/ZHDS20021225.html
  没有找到当初的这张报刊,至今不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因为2002.11中共16大召开,胡温走向最高位置?
③段2005回国,并未引起轰动,而段在《回家记》最后说:“我已经发现那两个半星期的经历对我来讲太不寻常了,   那种结果是特定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是不可复制的。此外,旅程中的一切事情都令我开心,就像一场好梦   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不寻常的。”至少在建筑家学会(段回国之行邀请者)、北师大和中科院地理所做了      三场报告(回到重庆南开中学受校长之请求做了一个临时脱稿讲话)只有北师大的报告得以刊行,地理学报2005    年9月第60卷第5期发表周尚意“段义孚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会”纪要,《地理科学进展》第25卷第2期( 2006.2)发表的志丞、左一鸥译,周尚意校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44073-1-1.html)
④段著作的中文版:
a.最早翻译成中文的是1998年海峡对岸的潘桂成的《经验透视的空间和地方》
b.大陆中文简体版最早的是《逃避主义》(,周尚意、张春梅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7出版)
c.《恐惧》,潘桂成、邓伯底、梁水安译,台北国立编译馆2008年版
d.《无边的恐惧》(徐文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e.《回家记》志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见下⑤)
f.《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王志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
g.《恋地情结-对环境感知、态度与价值》志丞 刘苏译 商务印书馆2018.5
h.《浪漫主義地理學-探尋崇高卓越的景觀》赵世玲译(台北)立緒文化2018.10
i.《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赵世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是1970年段的《china》(2018年有三本段著作的中文版在海峡两岸发行)
⑤2005段回国之后2007年英文版《Coming Home to China》当时国人译为回到中国,归国记。直到2013年志丞翻译  《回家记》中文版发行才引发一个小高潮(距离段回国已经8年,前一年中共18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段义孚《回家记》(2014.3)。
⑥《人文地理》 2014年04期 柴彦威主持 “回家”:关于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专栏发表一组文章:叶超《作为中国  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陆小璇博士《初论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的形    成》;山东建筑大学宋秀葵文艺学博士《段义孚的地方空间思想研究》(之前基于其博士论文《段义孚人文主义地    理学生态文化思想研究》(2011)的著作《地方、空间与生存: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研究》2012年08月出版,是大   陆第一本关于段学说的专著)和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李溪《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视野》。
⑦ 北师大人文地理学博士刘苏博士论文《上海市嘉定区拾荒者地方认同研究: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2012.4)  于2016.9出版《上海市嘉定区拾荒者地方认同研究——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
《人文地理》 2017年第3期刘苏发表《段义孚《恋地情结》理念论思想探析》。
  2018年由志丞刘苏合译的段义孚的成名作《恋地情结》(1974,是年段44岁,44年之后的2018)中文版在大陆出  版。
⑧周尚意(1960-)教授的博客:文化地理学人http://blog.sina.com.cn/u/2257026421
   叶超(1978-)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崇明生态研究院特聘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  年博士毕业    于中科院地理所(导师为陆大道院士);2010 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同年 6 月作为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  学科特区第四层次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地科院,年底晋升副教授;2016 年初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经由海内外公开招  聘引进的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者,专业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  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可持续科学与环境治理。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1691417
 两位在蔡运龙主编的《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商务印书馆2011)合写了《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章节(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blog-266-13888343.htm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9-1-7 13:42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而且在许多地理学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他在逝世3个月前的日记中写道:“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原来,他早年读书上海澄衷中学,因学习过于刻苦,搞得身体很差,那时他的一个同班同窗叫胡嗣穈,也就是胡适,曾背后对人打赌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竺可桢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惊出一身冷汗,从此发誓锻炼身体。后来他与胡同学同船去美国留学。
1912年,两人相遇,打起赌来。竺可桢问:“我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胡适爽朗地回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筵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行。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竺可桢说。
后来,竺可桢活到了1974年,享年84岁,在北京溘然去世。直到去世的前夜,他还在坚持写日记。而胡适仅活到1962年,享年71岁。但由于两位朋友,一位在大陆,一位在台湾,所以竺可桢60大寿时,胡适没有机会给他磕那三个响头。而胡适逝世时,竺可桢也没有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 竺可桢在日记中感叹: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曾预言他的早夭,终成一句妄语。从那以后,竺可桢极其重视身体健康,也因此爱上了体育运动。
回复 chinasun 2019-1-7 15:31
贾老师梳理细致!
回复 geonet 2019-1-24 21:11
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44088-1-1.html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20:37 , Processed in 0.0788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