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基于2019地理学大会的遐思

已有 501 次阅读2019-11-29 16:26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龙泉大侠(苦墨斋主)在其博士论文《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中对科学中的地理学科和学校中的地理学科进行了分割,知道了学校里面的地理学科与地理学有很大差异。所有才有了以前开玩笑的说法“地理的非学科担当”,下面的文字纯属娱乐不必当真。
先看一下中国地理学会,2019年的地理学大会的分组吧:
61个专栏(找一下跟中学地理教学有关的课题)
地理学史与地理哲学
现代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
新时代城市地理学创新发展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新时代人口地理学的发展展望
创新地理与区域发展
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我国政治地理研究的学科命题与方法
构造地貌学理论
面向全球变化的生态水文学理论与实践
生物地理学回顾与展望
智能化的地图与GIS
空间分异性度量与归因的方法与应用
地理认知和地理知识发现
地理知识挖掘发现与科技评价
中国陆地表层自然地域系统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地表格局与过程:自然地理学综合与集成路径
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
城乡人地系统耦合与美丽中国建设
气候变化适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景观可持续性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与生态经济带建设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青年视角
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变化
数字地形分析
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
西南高原山地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
区域环境质量与健康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事实
变化环境下的山地未来
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
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建设与优化
地理教育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城市转型与流动性背景下的城市社会融合
美丽中国:环境地理学新机遇
生态文明与旅游地理学发展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健康地理研究
城市健康地理
从城市群到都市圈:区域创新管理模式探讨
犯罪地理学与公共安全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模式
乡村振兴与农业和乡村地理学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转型发展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
丝绸之路与地理科学
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结构及效应
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址调查
长江中游地区地理过程监测与人类活动协同研究
地理学测年技术
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制图
中国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响应
气候变化与文明演化
地理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
青藏高原土地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与土地系统:认知
地理学与可持续性
中日地理学比较研究
发展中国家青年学者地理研究与合作
亚洲地理学会一届一次理事会
《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纪念座谈会
中国地理学发展大学校长论坛
然后再看一下中科院:
研究单位(在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过程工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天文是不属于地理的(第一章),大气物理(就是大气环流那块第二章呗)也不是,地质与地球物理不属于(第三章,)生物自然也不是(第ezai四章),资源中农业资源出去了,生态环境和技术和空间也在外面,gis也即将离去。。。。也就该知道为什么考河流和地形地貌了。(在国内地理是与社科无关的)社科院除了地方志属于代管外,人口(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城市(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还有工业农村财经金融甚至还有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还有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而文化那块属于直属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吧,那就是剩下交通和贸易了呗,够不够区域凑?
中国地理学大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2019-11-11 19:30:4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张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日前召开的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地理学科一系列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

  据介绍,大会设立了61个分会场,会议交流论文1500余篇,口头发言1300多个,重点聚焦地理学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内容涉及地理学理论方法梳理和地理学综合研究,尤其是人地系统耦合、集成研究,以及“一带一路”和美丽中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

  2019年是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经过几代地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地理学会在促进学科发展、培育科研人才、推动科学传播、扩大国际合作、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社团。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会团结带领全国地理学人,完善学科体系,服务国家建设,搭建平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说。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表示,中国地理学会要继续以会员为主体,以学术交流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不断推进学术建设和科学传播工作;发挥学科优势和学会组织优势,引领全国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做出新的贡献。

1地理学会官网
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
在北京隆重举行
[背景链接]2001年,中国地理学会建立了综合学术年会制度。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兰州、南京、长春、乌鲁木齐、开封、成都等十个城市举办了14次大型综合性学术年会。其中,2009年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联合举办、2016年与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联合举办。为了打造高质量、多功能、国际化的品牌学术活动,经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从2018年起将中国地理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地理学大会”,英文为“China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简称CCG”。2018年,中国地理学大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地理科技工作者出席了大会。
2019年,恰逢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夯实中国地理学大会基础,经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定于2019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

专题设置

 


1、地理学史与地理哲学(召集人:汤茂林、刘云刚)

2、现代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召集人:刘彦随、郭仁忠)

3、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召集人:金凤君、贺灿飞)

4、新时代城市地理学创新发展(召集人:甄峰、孙斌栋)

5、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召集人:樊杰、张平宇、林坚、张虹鸥)

6、新时代人口地理学的发展展望(召集人:朱宇、田明)

7、创新地理与区域发展(召集人:吕拉昌、张永凯)

8、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召集人:周尚意、朱竑)

9、我国政治地理研究的学科命题与方法(召集人:刘云刚、李贵才)

10、构造地貌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召集人:吕红华、李有利、张会平、王先彥、胡小飞)

11、面向全球变化的生态水文学理论与实践
   (召集人:夏军、邱国玉、王根绪、杨永辉、刘元波)

12、生物地理学回顾与展望(召集人:刘鸿雁、沈泽昊)

13、智能化的地图与GIS(召集人:钟耳顺、葛咏)

14、空间分异性度量与归因的方法与应用(召集人:王劲峰、廖一兰)

15、地理认知和地理知识发现(召集人:陆锋、张雪英)

16、地理知识挖掘发现与科技评价(召集人:曲建升、朱晓华、李万春)

17、中国陆地表层自然地域系统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召集人:吴绍洪、高江波)

18、地表格局与过程:自然地理学综合与集成路径
   (召集人:彭建、吴志峰、戴尔阜)

19、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召集人:赵文武、曹小曙)

20、城乡人地系统耦合与美丽中国建设(召集人:方创琳、陆玉麒)

21、气候变化适应、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与地理学思维
   (召集人:方一平、彭建、李扬帆、杨新军、薛冰)

2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景观可持续性(召集人:何春阳、南颖、刘志峰)

23、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与生态经济带建设(召集人:苗长虹、王成新)

24、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青年视角(召集人:戴尔阜、李龙辉、李钢)

25、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召集人:张学珍、董金玮、崔惠娟)

26、数字地形分析(召集人:汤国安、程维明)

27、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环境变化及地貌发育
   (召集人:方小敏、潘保田)

28、西南高原山地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召集人:胡金明、骆华松)

29、区域环境质量与健康风险评估(召集人:黄蕾、姬越蒙)

30、气候变化事实、机制及影响(召集人:郝志新、刘健)

31、变化环境下的山地未来(召集人:邓伟、丁永建)

32、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召集人:张强、温家洪)

33、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建设与优化(召集人:刘宝元、贺灿飞)

34、地理教育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召集人:蔚东英、王民)

35、城市转型与流动性背景下的城市社会融合(召集人:刘志林、林赛南)

36、美丽中国:环境地理学新机遇、新挑战(召集人:王学军、刘敏)

37、生态文明与旅游地理学发展(召集人:章锦河、张朝枝)

38、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健康地理研究(召集人:杨林生、龚胜生)

39、城市健康地理(召集人:周素红、孙斌栋)

40、从城市群到都市圈:区域创新管理模式探讨(召集人:李国平、张文忠)

41、犯罪地理学与公共安全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召集人:柳林、宋广文)

42、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可持续发展(召集人:王少剑、邵帅)

4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模式
   (召集人:刘卫东、宋周莺)

44、乡村振兴与农业和乡村地理学(召集人:龙花楼、李裕瑞)

45、发展地理学视角下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转型发展
   (召集人:邓祥征、董晓峰)

46、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召集人:段学军、谢永宏)

47、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召集人:刘承良、胡志丁、杨宇、彭飞、安宁)

48、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召集人:朱晟君、贺灿飞)

49、丝绸之路与地理科学(召集人:陈曦、杨德刚)

50、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结构及效应(召集人:张百平、朱连奇)

51、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址调查
   (召集人:杨小平、张晓虹、安成邦、张峰)

52、长江中游地区地理过程监测与人类活动协同研究
   (召集人:龚胜生、胡静)

53、地理学测年技术(召集人:赵晖、王旭龙、尹功明)

54、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召集人:宫鹏、王红)

55、中国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响应(召集人:戴君虎、吴朝阳、王焕炯)

56、气候变化与文明演化(召集人:董广辉、侯居峙、杨晓燕)

57、地理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廖小罕、刘闯、李满春、柳钦火、童小华)

58、青藏高原土地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召集人:张镱锂、刘峰贵)

59、土地资源与土地系统:认知、观测与评价

   (召集人:郧文聚、程昌秀、汤怀志)

60、地理学与可持续性(英语)
   (召集人:Michael MEADOWS、Bojie FU、Wenwu ZHAO)

61、中日地理学比较研究(中文+日文)(召集人:柴彦威、山本健太)

62. 发展中国家青年学者地理研究与合作(中文+英语)
   (召集人:Linshan LIU、Basanta PAUDEL
 )

63、亚洲地理学会一届一次理事会(召集人:秦大河、陈发虎、张国友)

 

64、《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纪念座谈会(召集人:刘昌明、何书金)

 

65、中国地理学发展大学校长论坛(召集人:宋长青、史培军)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6 11:49 , Processed in 0.0836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