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书在匆匆中读过(第三本《耶路撒冷3000年)尚在路上)。
这本书早就看到汤老师的推荐也便躺在了电脑里,近来汤老师提议文本化一下,结果识别很不理想,索性草校加阅读吧。
读这本书只能说汗颜,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真得有些少。还好就算一本启蒙书吧。
读这本书的另一感触就是目前情形下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作者在书中有所交代,尤其是翻译方面的困惑和尝试,由此感受到两大文化在高考中的作用(未来新高考的全国统考只留下了3:语文数学外语),联系中国历来讲的文以载道,在未来高考中加强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考查)很有必要,而保持外语的地位(国际化的今天,不得不面对历史和现实所形成的英语成为最近便的国际交流语种),而作为理科(自然科学)之基的数学也自然必不可少。
其他学科(或者学科教育本身)的争端成为另外的问题。三大科的差距可能是大多数人之殇(优秀者尤其是出类拔萃者科科优秀,只能是相对的机遇选择)。
通过最近的阅读,发现自己的短板太多,是否也是对过去(现在)教育的一个反思?中国古语活到老学到老,自己到了知天命之年,读书已经没有太多功利,而变化太快的世界,又如何静下心来读书呢?
也许人们忽略来伟人读书的故事,那么我们现在的知识、信息爆炸的世界是幸运还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