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地理选修3)
一、模块内容
(一)模块概况
浙江省高中地理选修ⅠB模块《旅游地理》(选修3)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涉及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内容,连同“城乡规划”选修模块,均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物质层面,而本模块则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层面。本模块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精选当前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理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并不求旅游地理之大全。本模块由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等三大部分构成。旅游资源部分是本模块的基础,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与分布,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和方法;旅游规划部分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侧重方法和技能,兼顾宏观的为社会服务的景区规划以及微观的可供学生出游用的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部分是本模块学习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内容要点
1.旅游和旅游资源
①旅游概述
②旅游资源
③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2.旅游景观的欣赏
①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②中国名景欣赏
③国外名景欣赏
3.旅游规划
①旅游规划概述
②旅游资源评价
③旅游规划
4.文明旅游
①做合格的旅游者
②出游前的准备
③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④旅游安全
二、学习意义
1.本模块与必修课程中人口迁移、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以及选修课程中自然灾害与防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学好本模块内容可以与上述课程内容互补。
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社会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旅游活动日趋大众化。现代社会的旅游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活动,而成为提高人们身心素质、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活动。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社会生产、生活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存在各种新问题需要研究。普及旅游教育已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旅游是关联性极强的空间人文现象,“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尤其是其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本模块在促进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模块熔知能与情感、兴趣与审美于一炉,全面体现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对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旅游爱好,形成野外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锻炼健康的体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我国有不少“世界遗产”,而且还拥有“世界双遗产”,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例子,还可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和环境意识。
5.通过了解各种地形存在的危害游人的潜在因素,了解各种地质、气象和水文等灾害对旅游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进而了解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减灾防灾的能力。
6.贯彻高中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理念,要求学生理解旅游业对社会环境的作用,本学习内容侧重旅游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旅游业关联性强,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旅游业规模和收益大,对经济增长率贡献大。旅游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加强文化交流;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可带动文化事业的建设、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旅游促进国际交往、世界和平和祖国统—,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机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内容也具有形成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价值。
7.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有重大影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等正面影响;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破坏生态环境、滥用土地、破坏文化遗产、破坏社区正常生活等负面影响。这些内容可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5)
一、模块内容
(一)模块概况
浙江省高中地理选修ⅠB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介绍的是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防灾减灾的知识。每一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是基础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多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于理性分析并培养科学的方法,“防灾减灾”是最终目的。
(二)内容要点
1.自然灾害的概述
①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②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③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②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③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④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3.自然灾害与环境
①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①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②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③自然灾害与我们
二、学习意义
1.本模块内容的选择突出了国家需求和时代需求。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且强度大。作为全球第三大土地国、第一大人口国以及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每年都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减灾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灾害与防治的基本知识,建立防灾减灾意识,还要了解中国国情,肩负起未来国家灾害研究和救助的重任。
2.本次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较独立、完整的模块,这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亮点。自然灾害的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如: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外在特征、成因及内在规律、分布规律、危害性、一般对策等等。基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部分在诸多自然灾害基础知识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科学客观分析问题的方法。
4.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领导,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既需要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应急避灾救助常识。在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若采取探究学习的方法,针对假设个人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探询、学习一些紧急应对策略。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与生存能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5.随着对自然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现代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日臻完善,必将使防灾减灾手段更加先进,灾害损失大幅度降低。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地理选修1B模块(共2个模块)推介意见
《旅游地理》(地理选修3)模块概况
浙江省高中地理选修ⅠB模块《旅游地理》(选修3)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涉及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内容,连同“城乡规划”选修模块,均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物质层面,而本模块则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层面。本模块由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等三大部分构成。旅游资源部分是本模块的基础,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与分布,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旅游规划部分侧重方法和技能,兼顾宏观的为社会服务的景区规划以及微观的可供学生出游用的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部分从人地关系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5)概况
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介绍的是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防灾减灾的知识。每一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是基础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多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于理性分析并培养科学的方法,“防灾减灾”是最终目的。
经地理组各位老师集体协商后,确定《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5)为主选模块,《旅游地理》(地理选修3)为副选模块。
理由:学生容易学、高考容易考,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讲述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各章节中都有所涉及,为了高考,在高一、高二阶段已经对此类问题做了较为深入地讲述,并有练习配合学习,所以学生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必修内容的全面系统复习,对高考文综地理部分也有帮助,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此部分高考命题也不外乎必修教材中的知识点,而2009年浙江省命题的选修模块地理部分更会侧重本省内的主要自然灾害——台风,而台州的学生比浙江内地的学生更具有感性认识,不会出现考试不会出现“知识盲区”现象。而旅游地理更多是“务虚”,高中必修、选修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体系,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势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并且学生此部分的感性知识较少,高考时有可能出现“知识盲区”现象,影响得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7:06 , Processed in 0.0643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