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悟一节课应当如何设计(下)
——谈西大附中银翔校区听课有感
昨天(2017年9月26日)在西南大学银翔实验学校(由西南大学附中团队进行管理)优秀的初中地理老师张华媚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在上课之前,张老师给每位同学和每位老师分发了一份导学案。本人一直对导学案不感冒,因为就是让学生自学,看看书,把主要的知识点抄到导学案上,表示学生去认真预习和学习了。而这些知识有可能就是重难点知识。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重难点知识,学习通过自学是否能理解和记忆?可不可以提出问题?是否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另外这个导学案的东东是不是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就把握住了?
如果每科都用这个导学案,会不会增加学生的预习作业?正常一节课后应当有练习作业,那么一天几门课程下来,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这些作业吗?如果认真完成了,学生的负担有多重,大家可以想一想。
再推广一点来说,当学生在中学长期通过导学案训练出来的,那么是不是每一个文件的把握,在外每一次学习,都要事先给参加者发一个自学的手册,让参加者先自学完成呢?目前在大学我没有发现,社会更不可能发现。如果在公司里面做的相关计划或策划案,我更没有发现。更多的是大家拿到一个计划书、策划案或大学教材,就是由策划人或教授直接讲授,他们讲的核心是这个东西的重点知识,让参加者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这些策划人和教授,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我认为导学案(也就是很多人认为预习很重要)不是特别必要的东西。后期发展不需要这个能力,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强化这个能力。从狭义来说,应试教育中,试题能让学生提前做吗?让学生通过自学来确定哪些试题做得起或做不起吗?好像没有,学生只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所以我一般不用导学案。
如果学校已经征订有类似的导学案教辅,我建议变成复习案,每次上课完后,让学生填出最核心的知识要点,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还好,张老师基本上没有用这个导学案,至少课堂上没有用。张老师上课因为只讲了一个问题,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这个内容如果我讲,估计就几句话讲完,就会进入核心的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的讲解。但张老师用了一节课来探究或者叫重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下面是张老师的板书,非常的简洁,也可以看出这节课的主体线索。整节课老师引导学生从古代人生活的环境去认识地球,再到近代人,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加入了不少的素材补充,同时也通过制作相关的教具演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是适当的,理由是针对了学生的学情。这个学校的学生整体生涯质量较好,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力相对较高,对于重现探索人类发现地球的过程,还是非常有兴趣。整节课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前行。
由于是一堂随堂课,张老师独自一个人设计完成,应当说是一堂好课。
后面有来自大连的教研员也进行了比较好的评价,如本课的教学目标细化得很好,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指出小节很重要,一是思考一下这节课学生应当掌握什么;二是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三是注意对方法梳理(这个非常有用,我也经常忽略了)。
整个一节课我觉得对于我前面谈到的一节课的设计应当是到位的。只是我提出了,这一节课的探究问题非常多,有一些问题有一点大,学生不能适应。所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细化,同时学生有时不太清楚老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载体(字纸的东东)支撑。所以我提出能不能用学历案来代替,同时注重追问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一节课的设计合理性,应当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不断提高的目标。
2017年9月27日于碚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8:21 , Processed in 0.0546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