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地理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几个思考
——与文成老师交流后的思考
今天参加市里面活动,有幸听到几位地理创新基地主持人与参与者介绍地理创新基地的相关情况。由于几个创新基地申报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几个基地目前的成效也不一样。有的基地进入到中期阶段的建设,有的基地刚刚申报成功。对于进入到研究中期的基地已经能够完成课程建设的目标、方向、平台、课程开发、学生活动等方面内容,有不少的物化成果,教师和学生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对于刚刚建设的基地已经提出了规划,如建设地理教室、气象站、环境监测站等等高大上的硬件投入上,一般也有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由于地理课程创新基地要求较高,考虑到学校的条件,本人的力量和可以吸引力量,最终放弃了基地的申报。但是对于基地的建设也思考过,也为此谋划过,但终究没有实施,所以本没有评价他人建设成果的意思,只是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今天正好与文成老师挨着坐听报告,所以我俩私下就讨论这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若对报告者不敬,敬请凉解。
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地理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词,即课程、创新、基地,最后才是地理。因为有其它学科的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所以对于大的几个关键词要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课程创新基地”,好像还没有相关论文进行发表。所以对课程、创新、基地进行搜索估计太多,也不敢太搜索了。课程指的是什么,估计要花一点时间去研究,因为大学教育学专业就有这个方向的研究,但对于中学老师应当知道这个体系应当建设哪些课程,也可以请大学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第二个是创新,估计也够难的,什么才能叫创新,目前中学基地更多的内容好像是让学生实践,还没有到创新的过程,或者对于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叫创新。笔者也没有去通过文献学习,只是一种理解而已。第三个是基地,基地的目的应当是一个载体,也就是培养学生、助长老师的一个场所,那么它的要求应当是什么。最后是地理,也就是地理学科自己带有特色的东西,通过课程、创新、基地来实现。
第二个问题,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文成老师提到应当是软件的建设,笔者是很赞同的。目前基地的建设初期一般是硬件建设,特别是刚刚进行基地建设的阶段。因为一是学校在学科建设上是比较薄弱的,申报成基地,正好可以加快学科硬件建设;二是政府对基地有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所以学科也不会去找校长要钱了,校长也好办事了。但我们认为基地最后的建设肯定是软件的建设。如课程体系的规划属于软件建设,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属于软件建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属于软件建设等等。所以我们认为在基地前期规划中应当注意软件建设的方向和策略。
第三个问题,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学校的硬件条件上升,固定资产增多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等吗?这应当是基地建设的成果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成果。我们认为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基地无论做什么事情的目标一定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因为基地建设过程中,运用什么硬件,开发什么软件,应当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建设的。所以基地成果的展示的核心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在哪些方向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哪些领域学生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不能物化一些创新性的成果,等等。
地理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思考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当然对于笔者来说也还有没有思考成熟的地方,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还能做什么,什么样的创新课程才符合基地建设,也在困惑中。
2018年5月31日晚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3:00 , Processed in 0.0505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