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从教几年,今年很有幸参与了“2018年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两天的会议第一天不知道,所以只参与了第二天周日一个上午两节优质课的展示+一个报告。两节优质课的展示各有千秋,接着是来着茂名市行知中学任黎娜老师的报告。任老师的报告分四部分。
一、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这个词从15年的星韵上海年会我就已经接触到这个词,好几年下来,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很遗憾这几年下来自己也没什么心得体会。
二、地理综合试题的特点
第一是初中区域地理综合试题命题方向:
1.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核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简单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进行区位定位,通过地图中给的信息辨识区域内重要地理事物。
3.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简单的地理特征,阐述基本地理规律,并简单剖析地理成因。
4.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资源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第二是初中地理综合试题的设计通常有两个特点:
1. 试题结构简洁,有一定的整个度;以少问题、高分值为特点,辅以图表,设问角度新;重基础,有一定的知识有效整合度。
2. 设问角度大致为三类:①描述该区域主要地理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②分析该区域内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分布及原因;③区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导原因、整改措施等。
三、初中地理综合题教学
第一,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① 研究考纲抓重点,求宽度。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版本,应该多个版本相结合,并且要与当前的事实热点问题相结合,个人觉得案例教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② 依托教材抓难点,求深度。
③ 结合实际抓热点,求思路。
④ 结合练习抓易错点,求落实。
第二,抓住三个根本:
① 自然地理:重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 人文地理:重方法思路和案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③ 区域地理:重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三,做好几个结合:①教材与教材的结合;②教材与考纲的结合;③知识与练习的结合;④测试与讲评的结合。
第四,实现三个突破:①准确定位区域空间;②有效提取地理信息;③合理运用地理原理。
四、学生能力培养
1.知识储备是基础。
(1)准确定位区域空间。比如经纬网、大洲、大洋等。
(2)正确分析区域特征。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②系统地理的综合,比如由板块构造与山脉;③突出区域的典型特征,比如澳大利亚气候是半环状等。
(3)和谐的人地协调观。任老师提到一个我们作为地理老师要把对生态的理念贯穿到生活习惯中,比如不买孔雀耳环等,这观念是赞同的,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改变不了他人,那就从自身做起,自己先做好。
(4)注重思维引领。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多让学生讲,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形成知识脉络,答题的思维。
同时任老师也提到一个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第一是不能直接从网络下载试卷不经过修改就拿来让学生做,网络上的优质题目极少;第二是二次命题,也是我们老师思维能力的引领;第三,教师命题要注意逻辑性、严谨性,对初中生不要给过多无关紧要的信息,干扰信息要少。
2.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分析和判读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③能够准确和完整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判断、重视知识的迁移)
3.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等知识;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等;③能够选择和运用地理学科中广泛使用的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④能够运用专项的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知识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判读,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4.描述和阐释的能力。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判断,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学科语言、逻辑性、多维度分析)
任老师提到一个,一定要用专业术语,不能口语化,意义、影响类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从积极与消极、利与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答题时候要有序性、分点作答,分阶段性作答。
(文章的话基本都是来自任老师的做报告的课件以及讲解,有些语言是听课之后自己的一点点理解,若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看到此文的老师拍砖)
最后附上答题一些思维模式。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15:21 , Processed in 0.1063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