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每一节用心准备的课,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力量。在此感谢路老师、邱老师、冯老师的无私指导,语音聊天沟通、电话沟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给我提出修改的思路、意见、给我指导,小到封面PPT的图片选择,路老师、邱老师都提出了修改意见,非常非常感谢三位老师。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上《人口》,封面的用意是为了与现在的“三孩”政策相呼应,但是图片美中不足的是发型颜色不是黑色。
我以两张邮票作为导入,代表“二孩”、“三孩”政策,问学生由这两张邮票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我说,从人口的角度思考,学生就想到了“二孩”、“三孩”政策。于是我的过渡词“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实行“二孩”“三孩”政策,我们的人口出现什么问题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对于教材的第一标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是这样设计的,设置成“探究任务”,给学生3min时间结合图1.10完成五道小题再加一道推测题(预测2020年-2050年中国为了人口的趋势并说明理由)。“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人口众多的优劣势、我国人口目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穿插在这五小题当中。最后第六小题是当学生完成他们自己的推测之后我再给出专家的预测图,让他们找出为什么他们的推测与专家的推测不一样,专家推测的理由是什么?进而说出目前我国出生率不高的一些原因,如“生育意愿的下降、养老负担重、养育孩子成本高等”
第二标题“我国人口分布”仍然是结合图1.13设置成探究题,但是从第一标题过渡到这标题我并没有找到好的过渡词,过渡生硬。
教学有几年了,这学期开始想尝试着改变一下方式,也有一点原因是这边不用中考,没有以前那么大压力,因此想试着改变一下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上课。本节课中设置的两个探究任务我都是让学生两个人合作完成,时间到了之后让学生来讲,我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该肯定的肯定,该纠正的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自己小小肤浅的思绪:
第一,在生源中间层次的班级,平时上课可以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设置探究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当然在一开始的进行中并不是很顺利,八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没有七年级强,怕讲错同学取笑,这个问题我在一开始的上课中也遇到了,因此需要做思想工作,每次冷场时候开始做思想工作,如讲课堂上开口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利弊。
第二,对学情的基本了解,知道这个班学生的成绩情况、大概的性格特点等。合作探究题目的设置可以先易后难,有阶梯型,简单的题目可以点名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慢慢的这些孩子会有点自信;而对于难度相对大一点的题目,可以点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次上课之前班主任有跟我沟通了,有一个学生不要点他的名字,但是很出乎意外,在我说哪一位同学来回答时候,他自己就举手了,回答结束,全班不由自主就给他鼓掌。这学生就是在之前的课堂中,我点过两次他的名字回答问题,回答后给了肯定,不知道是否是因为那两次给了他的自信心还是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答案留待后期的课堂观察了。
第三,学生回答问题,可以采取点名与举手相结合。如果一直采用举手,容易导致长期下来有的学生会认为反正回答问题就那几个同学,与我无关的思想。课堂上可以采取点名与举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要思考。上课之前,班主任是建议我提前一天将任务分配下去,到上课时候就点名那几个学生来回答,这样子可以把控好课堂。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也理解,但是内心里不想这样做,因此上课前一天我走进教室跟他们说了,明天在阶梯教室上课,每个人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或许真的是印了学生自己的话“老师,我们身经百战了”(学生说他们初一经历了很多次阶梯教室的公开课了),上课时候学生的表现超乎我的预想,比以往平时课堂学生还要积极,表现也更好,回答问题没有太多的怯场,点到哪一位学生基本都可以说个一二三,尽管有的学生回答的几乎与问题达不到边,但是至少敢于开口。也正是因为此,这节课最后“学以致用”,当堂练习没有讲到,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改进方式,我目前是想到两点,一是以后问题基本控制在一位学生回答,相对有点难度问题,或者开放性题目可以两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得进行点评了。二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是否要打断其回答,然后引导,还是让其继续说完,再引导。对于这一点的答案,我也想在之后的课堂实践中观察、总结、反思后得到。
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长,愿自己能一直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6:39 , Processed in 0.2120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