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听杨老师谈地理新中考应对之策

热度 2已有 700 次阅读2020-5-10 10:18 |个人分类:学科教研|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天域北斗 公司为帮助地理教师准确把握和应对安徽地理新中考,组织了三场公益讲座,昨天杨梅艳老师的《安徽地理新中考“迷”“思”》是第一场。杨老师是安徽名师,国家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学校校级领导。杨老师讲座分为两大内容:“迷”是指安徽地理新中考因何而变,“思”是指在变化中一线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因何而变。杨老师回顾了安徽中考变化的时间轴,指出了新中考变化的大背景,即“两考合一”。另一个现实是取消考纲,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考试命题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突出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尝试跨学科命题,情境创设注意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杨老师认为这启示要我们强化课标意识,以终为始,将评价中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和学的行为,日积月累,一以贯之。并认为其长期影响是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弥合年度间命题的偏差,减少猜押题的机会主义倾向,逐步提升课程整体质量水平。其实,两考合一在烟台这边早就实行,已经很多年都是学业水平考试既是升学考试,也是初中的学业水平检测。但安徽实行的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估计山东未来很长时间,仍会是各地级市自己管。至于取消考纲能否有这么大的作用,有待实践观察。我看过安徽的学业水平考试题,确实是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在依据课程标准考查方面,并不比烟台走的更远,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教师能对这份题反应强烈。

如同其他官方的讲座一样,杨老师同样认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是后滞于专业结构。还认为教师的课程资源搜集、研发能力和时间不足。这个情况是不是在安徽存在,我没有调查,不知道情况。就我们这来说,年轻教师相对好一些,专业化水平较高。我们地理教师这的问题,或许是老龄化过于严重,特别是我们学校。杨老师所说的长期不考试,造成社会、家长对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这倒是很实际的问题。

那么,一线老师需要关注什么呢?杨老师指出,要以课标为纲,立足学段,关注初高中学段衔接。杨老师举了气候中影响气候因素的一条标准(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教师应先有知识储备,如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提醒教学不能固化成模式,给孩子的不能只是知识记忆点,为后继的学科学习留出探讨的空间、铺垫蓄势。严格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规律,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并举了湘教版和人教版阅读材料中与影响气候有关的内容。我感觉,课程标准不是课时标准,一条课程标准的达成,要在立足于整个学段关注。比如,初一气候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学生遇到的很大障碍是区域知识欠缺。以人教版为例,那些活动问题涉及了具体区域,如“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学生能大致知道海南岛和黑龙江省北部在哪儿吗?没有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恐怕很难。但是,如果把这条标准放在整个学段上落实,那就很容易了。

杨老师举的第二个典型例子是“地区”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学习目标的第1条,就是了解地区学习的基本思路: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中,为什么关注的自然环境整体性讨论。此外还要掌握归纳总结某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技巧。杨老师介绍了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的般思路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我感觉杨老师推荐的这个最大的优势是把概括位置和评价位置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像一些老师那样,不清楚讲位置是干嘛的。但是具体到某个区域,未必需要这些位置都讲,要看我们关注这个区域的什么内容。例如,印度这个国家,看半球位置和相对位置没多大意义,我们的目的是分析季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如果是珠江三角洲,相对位置或许是最重要的,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上图为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可能杨老师要表达的是认识地区的思路和方法。课程标准对于地区的规定大致就包括这么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所有的地区学完了,要清楚这一些。我感觉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一个具体地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些都分析到,而要特别注意某个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什么特征?是否需要地形、气候、河流都去分析?没那个必要。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和自然资源,可以看,目的不是掌握这些知识,而是解决一个问题:贫困落后是否应该赖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一下,这些都很优越,那就别赖上天,看看他们自己是如何作死的。


这是认识国家的一般方法,基本上,所有国家都学完了,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同样,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一定不要面面俱到,这个国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反而被淡化,湘教版教材就是屡屡犯这个低级错误。当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有哪些经验或教训,这个国家教学不变的主题。

总之,我感觉,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很难照搬一个认识方法。特别是地区和国家两种尺度的区域,需要注意两者关注点是有明显差异的。地区重在形成人地协调观,国家重在认识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要特别注意典型特征。比如,一提到欧洲西部,马上反映出什么?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应该就是“发达”,欧洲西部核心内容,可以围绕“发达”,发达的经济,发达的畜牧业,发达的旅游业,这就是“有什么”,“为什么”随之再展开。

 

杨老师提到,安徽省优秀课比赛,增加了教师笔记环节,课程标准是低淘汰内容,教师掌握的比较好,而学科专业素养是高淘汰内容,淘汰率很高。举例说,在下面的图上,要求参赛教师画出30°N110°E,有老师这样画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专题学习中经纬网知识、如何判断经纬度与区域学习中运用经纬网定位是割裂的。我想,如果让我来命题,我可能也会要求画30°N,但经度我不会要求画110°E,我可能会要求画90°E120°E两条。为什么?因为画这两条线一是看教师能否把纬度数越大,纬线圈越小渗透到潜意识里,那样自然就能画出两条相对的倾斜的经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的经线;二是能否注意定位,90°E经过三山两盆和青藏高原,120°E则经过北京以东。单纯地考110°E并无意义。

 

 

  教材的编写本来就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但教材举的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特别是区域部分。我想,应对安徽的新中考,复习时要注意不能记这个案例本身。要应对这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有两个办法,一是选择陌生的区域,提供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分析;二是熟悉的区域,探究陌生的领域。比如,“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这条标准,可以用中东的两河来探究,根据自然环境,这两条河流,会在区域发展中主要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20-5-11 20:58
错过了没有听,很佩服一大批教初中的星友的进取精神。
回复 千里之外之歌声 2020-5-12 22:11
安徽的初中地理教了几轮,一直没有中考。大家都不重视,自己也找不着北,白白错过了刚毕业的那几年最好的年华。现在看来,真是恍如隔世,但还是怀念那低谷中的时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3:24 , Processed in 0.0613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