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昨天听了新老师小刘的课,问题设置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的简单化提问仍然大量存在。“北半球陆地比海洋多,对不对?”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把握好,“为什么叫水球呢?”其实地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本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还有问题的指向性不明,“举出岛屿的例子,有什么特点?”岛屿的特点想让学生回答什么呢?概念问题同样也存在,例如,“大块的陆地是大陆,小块的陆地是岛屿”,这里要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就算“大”,如何又算“小”,大和小是相对的嘛。只要比澳大利亚大陆小的,就是岛屿,或者说,比格陵兰岛大的就是大陆。所以格陵兰岛才是最大的岛屿,而澳大利亚大陆才是最小的大陆。此外,一些地理事实也没有用最有力的证据支撑。“任何相等的两半球,海洋都大于陆地”,不应只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当然,本节的问题还是来自地理事物的定位。
首先是七大洲的定位。小刘倒是拿了个地球位,但除了让学生看了看海陆分布,讲七大洲的时候就没有用。其实,七大洲首先要在地球仪上定位,让学生在立体的地球仪上初步建立七大洲的定位。在东西半球上落实七大洲这是个基础,小刘让学生描出东西半球分界线,由于没有在白板上演示标注出来,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记忆模糊,费了不少时间,学生标注的还乱。其实我们只需要在东西半球这个角度上观察,哪些大洲主要在东半球,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哪些跨东西半球就行。小刘让学生把大洲的相对位置记一下,很奇怪的是,居然用了以下的这幅图:
这个图实际上认识大洲的轮廓的,相对位置应当利用东西半球图来掌握。用这个图,除了知道七大洲的名称,有什么意义?
其次是定位时没有注意尺度问题。教材在讲亚欧两洲、亚非两洲分界线时,用的是如下的图:
这个图尺度较小,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亚欧两洲的界线。而小刘就用了东西半球图,并且亚欧两洲的界线没有指图按顺序定位,而是东一个,西一个。幸运的是,后面提问学生,学生倒是按顺序说的。
最后,在经纬网图上定位七大洲,不是让生仔细观察图,而是让学生写出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谁,南回归线穿过的有谁,把一个地理事物定位问题,变成了纯记忆内容。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小刘让学生来猜,这个怎么能去猜呢?明明应该通过观察图来解决。
由于这些问题耽误的时间太多,最后四大洋也没有讲,就草草结束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2 18:50 , Processed in 0.0658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